-
日期: 2024-09-11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從國會到行政當局,美國最近發起新壹輪努力,進壹步加強在新興技術領域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繼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The Commerce Department's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上星期宣布更新量子計算、半導體制造等先進技術的出口清單之後,國會眾議院本星期又通過了至少4項有關收緊出口管制的議案,大幅強化相關政策法規。
美國此前的制裁措施收效有限
盡管美國的制裁措施可能嚴重限制了中國獲取尖端技術和與設備的能力,但不斷有跡象顯示,目前的政策法規存在很多漏洞,管制措施收效有限。
日本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TechanaLye在對華為的壹款手機拆解分析後發現,中國芯片的實力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僅比台積電只落後3年的水平,與此前外界的普遍估計有相當大的差距。這家每年拆解100種產品電子產品的權威機構的社長清水洋治上個月底對日經新聞說:“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的管制只是略微減慢了中國的技術創新,但推動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生產”。
除了不斷有報道說中國通過走私、幌子公司、第叁國轉手等違規渠道規避美國禁令外,路透社也報道說,現有漏洞也為中國提供了並不明顯違規的渠道。在對中國招標文件進行研究之後最近也報道說,雖然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人工智能等芯片,但中國公司仍然可以通過亞馬遜或其競爭對手提供的雲服務來獲取這類芯片的功能。
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高級兼職研究員蒂姆·菲斯特(Tim Fist)說,美國大約壹年前更新出台了壹輪出口管制措施,但是鑒於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控制之間存在的差距、政府相關部門經費和權限有限等等原因,壹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仍然可以不斷落入中國的手中。“美國認為有必要重新思考如監控和執法等方面的措施,因為目前整個過程都有點不太順利。”菲斯特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
攜盟友防堵漏洞
在美國上星期宣布了最新的關鍵技術出口管制措施壹天之後,荷蘭政府9月6日也宣布擴大對荷蘭芯片設備制造商阿斯麥9ASML)的出口許可要求,這意味著如果沒有美國和荷蘭政府共同審批,中國將無法獲得DUV(超紫外)光刻機設備。在已經無緣最先進的EUV(極紫外)光刻機的情況下,DUV被認為對中國突破高端芯片關鍵工藝至關重要,此類禁令或將重創中國芯片產業。
美國的盟國雖然也制定有各自的出口管制法規,但遠沒有那麼嚴格。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今年2月的壹份報告中指出,美國盟國的出口管制與美國的出口管制有很大不同,從而導致了巨大的差距,而美國管制的成功可能取決於與主要盟國的協調能力。 “總的來說,美國盟友的限制范圍較小。” 這篇評估美國出口管制效率的報告說。
此前彭博新聞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道說,如果荷蘭、日本等盟友不嚴格控制對華出口,那麼,美國政府將不得不動用壹項在1959年制定的名為《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的規則。根據這壹規則,其他國家的設備哪怕只有少量美國技術,美國也有權阻止這種產品的銷售。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數據研究分析師雅各布·費爾德蓋斯(Jacob Feldgoise)說,美國在2022年10月和2023年10月分別宣布了對半導體制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措施主要專注於主要為美國生產、或由主要采用美國技術的產品,而商務部的新規則總體來說實際上是為了加強盟友與美國保持壹致。他說:“(新措施)關鍵在於與盟友協調管控措施。”
“保護我們國家安全的最有效方法是與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壹起制定和協調我們的控制措施,”負責出口的助理商務部長表示西婭·肯德勒(Thea Kendler)說。
美國商務部上星期在宣布新的措施時表示說,幾個理念相同的國家已宣布或實施了與量子計算和先進半導體制造相關的新的國家出口管制,預計很快還會有更多國家跟進。
引入全球管制概念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局在上星期推出的新的暫行最終規則(interim final rule ,IFR)中新增了 “國家安全” 和 “地區穩定” 兩項全球許可證要求,使對全球所有國家的敏感技術和設備的出口都需要申請許可。此外,新的規則還增加了18個出口管制分類號(ECCN)並更新了9個現有的分類號,這使得美國與其他國家保持同步。
根據這壹規則,向世界上任何目的地出口、再出口或轉移(國內)所涵蓋物品的實體都必須向工業和安全局申請出口許可證。對於“志同道合”的國家,新的措施在另壹方面也允許將受管制物項出口到與美國措施壹致的盟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