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17 | 来源: 国家地理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许多人眼中,宽吻海豚就是顽皮活泼的代表,这种印象主要来自它们在荧幕上以及水族馆中的友善表现。
那么,它们是从何时起开始变得“邪恶”的呢?如果你只盯着TikTok和YouTube,你会认为所有海豚都是堕落的,有着过去鲜为人知的“阴暗面”。
而近期关于一只印太宽吻海豚在日本海滩上咬人的连篇报道,可能只会进一步加深这些刻板印象。
然而,妖魔化动物是有后果的。例如《大白鲨》这部电影就造成了人们对大白鲨的恐惧,继而引发针对这一顶级物种的“战利品狩猎”热潮。
于是,我们找到了研究这些背负骂名的鲸类物种的科学家,请他们帮忙将各类谣言去伪存真。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负责人安德鲁·雷德(Andrew Read)说,当人们在现实中看到宽吻海豚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他们一定会想到:
“哦,海豚也不怎么友善,和我在《海豚的故事》(Flipper)里看到的不一样。”事实上,海豚经常展现攻击性,尤其是在雄性和雌性互动的时候。
佛罗里达非营利组织野生动物研究联盟(Wildlife Research Alliance)创始人、动物行为学家艾梅伯·李·金凯德(Amber Lea Kincaid)补充道,对于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来说,颠覆《海豚的故事》里的海豚既有形象,同时夸大它的“恶劣”行为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尽管这些行为只是生物演化的天性。
“它们只是在做物种繁衍中最合理不过的事情。”
雄性宽吻海豚(图上这些来自法属波利尼西亚伦吉拉环礁)以充满攻击性的姿态守护着雌性伙伴。摄影:GREG LECOEU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雄海豚行为不端?别这么快下定论
宽吻海豚是一种“高智商”的社会化动物,生活在政治社会中,为获取所需而缔结联盟。这种需求在雄海豚这里,就是接近雌性的机会。
有些族群中,成对或成群的雄性会以看似暴力的方式控制雌性。某些人会用人类社会的术语来指代这种行为,比如说“绑架”。
“而科学家会称呼这类活动为‘社交性行为’。”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行为生物学家丹尼斯·赫尔津(Denise Herzing)说道。
赫尔津是野生海豚项目(Wild Dolphin Project)的创始人,该项目对巴哈马群岛的花斑原海豚族群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
在巴哈马的海豚族群里,雄性会“霸占”发情雌性,在雌性身旁巡逻,赶走其他雄性。
“不过那并不总是一方受迫的情形。”赫尔津说。雌性可能会在雄性中挑挑选选,然后在数年间生下不同雄性的后代。雌性有时也会用尾巴拍打不感兴趣的雄性,不准它们靠近。
“我们称它们的社会组织为‘又分又合’型,”她说,“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相互分离。总之它们非常灵活。”
雄性团队还会保护带崽的妈妈们不受鲨鱼和其他危险的伤害。
澳大利亚鲨鱼湾(Shark Bay)一个受到充分研究的印太宽吻海豚族群被认为拥有除人类社会以外最复杂的社会制度之一。该族群中,不同阶层的群体结成联盟,共同保护雌性。
在这个群体中,对雌海豚的“牧养”可持续几周之久。2022年一项关于鲨鱼湾雄性海豚的研究发现,处于社会关系中的雄性比被排除在外的雄性拥有更多后代。
让人震惊,于海豚却寻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