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3 | 來源: 關胖本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互聯網輿論對外賣騎手的“重視”,在全世界都是獨壹份的。忽而是“困在系統中”的悲情滿滿,忽而是“年入百萬”的勵志傳奇,忽而又成了“每月不到900塊”的心酸代表,乃至騎手的隊伍規模、收入水平竟成了觀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
各路人馬拿著放大鏡研究“騎手“,不管是電影導演、高校學者,還是街邊路人、營銷號段,都能在這個話題中找到自己獨特的敘事角度。這兩天關於“745萬騎手收入800億”引發的全民幫外賣騎手算賬,就很有代表性。許多人動動計算器簡單做個除法,便得出“每人合計1萬多元”“人均每月不到900塊,年薪剛過萬”的唱衰語調,表示心酸!
且不論這個算數水平如何,光是引發的批判算法、批判平台的“政治正確”言論,就再壹次如蛆附骨般海量湧現。事實上,根據美團研究院自己公布的數據,近壹半騎手接單天數不足30天。也就是說,這些算術愛好者首先就選錯了基數,犯了常識性錯誤。
而如果壹個騎手全年跑單超過260天,日均接單時長在6小時以上,其收入在當地具有壹定競爭力。美團公布的數據表明,以2024年6月為例,如果騎手在壹線城市跑單,月收入可達7354元以上,如果在叁線及以下城市,月收入可達5556元以上。今年1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也指出,2023年外賣員月均收入為6803元,超過藍領群體的平均值6043元,外賣員、月嫂、貨車司機等職業的收入水平位居藍領前列。
但數字常常抵不過情緒,頻上熱搜的“騎手敘事”,雜糅了底層悲情、勞資矛盾、經濟焦慮,依然成為中國互聯網輿論的獨特敘事。支撐“騎手敘事”的,是叁套“算法”:送餐服務的平台算法、社交媒體的流量算法和勞動力供需關系的市場算法。
叁種算法壹台戲,騎手敘事壹鍋粥。
被污名化的平台算法
平台算法是中國網民熟悉的“陌生人”。
2023年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到了5.4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49.9%。同平台算法打交道、壹日叁餐都離不開算法的網民,真正了解過平台算法的百無其壹。但是,無知並不影響他們聲討“算法罪惡”的正義。
絕大部分的騎手敘事中,“平台算法”都是頭號反派,是“資本萬惡”、“算法剝削”的罪惡工具。那麼,壹邊點著外賣,壹邊罵算法的正義網友,又算什麼呢?
贰拾塊錢點外賣,附贈壹份聲討算法的免費正義。鍵盤俠總能贏兩回——花錢買回來的服務,和靠無知充值的自信。
只要你足夠無知,看啥都是惡意滿滿的陰謀。平台算法就這樣被“無知之幕”包裝成了罪惡工具。
平台算法哪有什麼陰謀?按件計酬是人類最古老的報酬支付方式,又不是平台經濟崛起後的新發明。流水線作業不是按件計酬嗎?平台出現之前,零星分散的外賣業務不也是按件計酬的嗎?所有的按件計酬都需要精確計算勞動貢獻,底層邏輯別無贰致。歸根結底平台算法只是按件計酬的技術工具罷了。何至於“算法剝削”,壹驚壹乍?
平台算法並沒有改變按件計酬的底層邏輯,而是在技術力加持下讓計算更便捷、更公開、公平了。每壹單平台收費多少、外賣員取酬多少,明明白白的。所有的計算自動完成,沒有“人情世故”的人工幹預。收入即時計算按時給付,算法可不會拖欠薪資。
算法的確是機械的、冰冷的,無喜無悲不帶好惡的偏見,這不正是按件計酬的最好工具嗎?批評算法“沒人性”的,難道都是沒有被人事部門“手工KPI”毒打過的溫室花朵嗎?真正的“打工人”,可不會對職場的“人性”抱有溫情脈脈的聖母想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