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7 | 來源: 新潮沉思錄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股市 | 字體: 小 中 大
對於本文這個標題,其實筆者落筆之時是有許多感慨和思緒的,因為A股市場自22年歲末以來的表現,讓諸多贰級市場投資者產生了深深的失望、怨恨、憤懣的情緒,有時候因此讓講理變得很困難,但是壹些基本的道理,筆者仍想把它寫下來,並希望投資者能保持希望,而觀察者、研究者能多帶些理性。
而因種種原因,本文撰稿時間前後拖拖拉拉了近壹個月,恰好在此期間,政策和監管當局發生了壹些顯著的變化,就此讓說理其實變得更加容易。
A股為什麼沒有長期繁榮
在筆者看來,就A股市場來說,各路妖魔鬼怪的長期存在,每當市場不景氣時就會放大成“屋千蟑”,以至於無法梳理問題。僅以筆者觀察來看,對A股的拷打主要集中在叁點,壹是散戶、機構和戰略投資者(外資機構、大型游資等)互相認為對方不理性,較大的聲音認為都怪散戶太多,以至於市場不理智;贰是制度不完善,漏洞空子太多,妖魔鬼怪;叁是為什麼“不能像美股那樣長期穩健(增長)”。
關於第壹點,筆者認為,A股的不穩定性與是否機構or散戶無關。從企業經營情況來說,出資人、所有人是私人、私企還是國家、政府,並不直接決定其實際經營情況。那麼推而廣之,為什麼假定個人投資者就比機構投資者更加不理性呢?如果說因為機構投資信息更加多元更加豐富,那是不是並非是個人投資者(散戶們)的問題,可能往往是信息披露不平等造成的,是市場地位不平等造成的?
在A股的不穩定問題上,散戶和機構都有責任,而且因為機構力量更強,實際上責任更大。我們以α和β收益來具體說明。所謂α是指公司增長收益,即旨在壹家有前途的公司的早期(低買)認定or押注他的未來前景,隨著該公司不斷壯大、業績增長,獲取股價上漲和分紅增加的回報(高賣);所謂β收益則是因市場波動(流動性波動、情緒波動等)進行低買高賣。市場參與者往往熱愛追逐α收益,但往往所有人追逐α就導致了β,甚至是惡化市場環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