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1 | 来源: 寰宇大观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以色列 | 字体: 小 中 大
可能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伊朗与以色列是世仇,一直就搞不好关系,两国间一直就在喊打喊杀。
但史实却不是这样。
当初,为了处理巴勒斯坦问题,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United Nations Special Committee on Palestine),委员会由11个国家构成,伊朗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当时伊朗反对巴以分治方案,但是伊朗也愿意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只是当时的伊朗政府认为,与其分成两个国家,不如成立一个联邦制国家,让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这个新建的联邦制国家中共同生活。
其实,联合国的巴以分治计划,也是有利于阿拉伯人的。这一点,从两国的人口构成上,就能直观地感受到。
根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分治计划(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国的人口为73.5万,其中99%为阿拉伯人,犹太人为1%;以色列国总人口90.5万,其中阿拉伯人占45%,犹太人占55%。根据分治计划而新建的犹太国家,并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以色列建国后,伊朗是世界上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穆斯林国家(1950年3月14日),此时以色列建国还不到两年。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穆斯林国家是土耳其。
1951年7月7日,伊朗新首相摩萨台又切断了与以色列的关系,这个新首相还驱逐了英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外交官员。
1953年8月,在美国与英国的支持下,伊朗军方发动了政变,摩萨台倒台,伊朗国王巴列维开始了专制统治。
巴列维重修了与以色列之间的友好关系,被阿拉伯国家所包围的以色列,当时也视伊朗为自然而然的盟友,因为伊朗与阿拉伯国家素来不对付(Israel viewed Iran as a natural ally as a non-Arab power on the edge of the Arab world)。
以色列在伊朗有一个常驻使团,这个使团实际上起到了大使馆的作用。
以色列建国后打的四次中东战争,都是与阿拉伯国家交战的,这其中,并没有伊朗的参与。相反,伊朗还积极地向以色列供应石油。
当阿拉伯国家开启石油禁运后,伊朗又通过以色列境内的石油管道,将自产的石油从红海运至地中海,随后再运往欧洲国家,这样便可以绕开苏伊士运河。
两国还共同组建了一个石油管道公司,各自占股50%,名为埃拉特-阿什克隆管道公司( Eilat Ashkelon Pipeline Company)。埃拉特与阿什克隆刚好是管道两端的两个以色列港口城市的名字。
以色列特拉维夫与伊朗首都德黑兰之间,曾经每天都有航班直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