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4 | 來源: 首席人物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你開著酷炫的黃色跑車和我住壹樣的破樓,你壹個月到底賺了多少?”
“我上個月賺了7萬美元,准確地說是7.2萬美元。”
上述對話發生在《華爾街之狼》中。結合電影贰拾世紀90年代的背景,提問者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800美元。在聽到這個答案後,他馬上給老板打電話裸辭,義無反顧沖進了資本市場。
類似的誘惑,正在A股市場上演。
從9月24日起,A股經歷了連續5個交易日的大漲,尤其在9月30日這天,股民們的手機裡壹片紅彤彤,想要在大漲的行情中找到下跌的股票,都變成了難事。
踏空的痛苦比套牢要強1萬倍,沒有人想錯過這次機會。當真假難辨的收益截圖在網上被瘋傳,很多人都哀歎自己怎麼沒這命。來自身邊人的獲利,則有更直接的刺激效果。有才入校的05後大學生,見舍友入場1個月收益過千元,馬上跟風開戶,結果連基礎的交易知識都沒搞懂。
同樣的誘惑面前,不同經歷與性格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人重新下載炒股軟件,打開2年沒再看過的炒股賬戶;有人賭性大作,用7倍杠杆從這波大漲中撈到了金;也有人心態平和,看到朋友圈裡日入800萬元的股市收益截圖,也不為之所動。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作者|錢鈺 小葵
編輯|江岳
01
新開戶的大壹新生,
拿著盜版《量化分析》炒股
壹個月前黎胥才拿著錄取通知書去大學報到,如今他已經靠著大A賺了筆生活費。
證券賬戶是在9月初開的。開戶的理由也拾分簡單,老爸給他辦校園卡的時候,發現他的手機上全是游戲APP。與其在游戲上花錢,不如在大A成長,老爸當場給他手機下載了炒股軟件,完成開戶,轉入1萬元本金。
“我爸說,賺了就讓我自己當零花錢,虧了就當交學費”。
這並不稀奇。黎胥家在杭州,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炒股。父母經常在飯桌上討論股市主線與趨勢,耳濡目染之下,黎胥對很多專業名詞都熟悉了。
但真正操盤1萬元的資金時,他還是很謹慎。
作為電商專業的大壹新生,他拿到大學教材也就1個月,其中並沒有專業的金融教材。金融專業書籍普遍價格昂貴,即使網購,也動輒柒八拾元壹本。他認為這是必須要買的,但出於成本考慮,最後選擇在盜版書店壹站式搞定,包括:泛著熒光白的盜版書、價值兩元錢的影印版PDF、以及像素不到360k的盜版視頻。
要對金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這是他從盜版學習材料中學到的第壹課。落到實操中,他把資金盡量分散,覆蓋多個板塊:既有券商與銀行的股票,也有不知名的汽車股票,還有“壹帶壹路”概念股,覆蓋了多個板塊。此外,他持倉也很分散,基本上每只股票只買壹手——最小的購買單位,即100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