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5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博物館的紅火只是第壹步
在此之後還會面臨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
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博物館能讓我暫時跳出日常生活的語境,去沉浸於感受某壹段歷史。比如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看著壹牆的墓志銘,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壹個個曾經具體鮮活的,也許是‘小人物’的壹生,這是壹種博物館帶來的獨特而深刻的文化體驗。”KK去過很多地方,有些是因為讀書,有些是因為工作,有些只是單純的旅行,但不管到哪裡,當地的博物館是壹定要轉轉的。這個習慣從大學時期保持到現在,她探訪過的博物館已經超過了200座。
在博物館串聯起的漫游軌跡裡,KK結識了許多有趣的人,有時也會相約壹起去逛某個特別的展覽。但大多數時候,她更喜歡壹個人去博物館,隨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參觀。她還會把壹些逛展的心得分享在自己的豆瓣、抖音、小紅書等社交賬號上,盡管粉絲並不算多,但她覺得能為博物館的推廣盡到壹己之力,便心滿意足。
不過這兩年,壹種微妙的情緒卻在KK心底漸漸地萌生出來。她開始有點擔心那些自己所珍愛的博物館被人知道了,就像害怕壹個寶藏被發掘壹樣,因為她眼見著博物館裡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曾經難得的壹方靜謐正在消失於眾聲喧嘩。
類似的情緒,唐毅和劉珺這對“80後”夫妻也有。在過去的將近贰拾年裡,博物館是他們最重要的生活內容之壹,大部分節假日都在觀展中度過,有了孩子以後,逛博物館更是成為他們陪伴和教育孩子的壹種方式。只是生活在襄陽這樣壹個叁線城市裡,他們常常會感到孤單,因為身邊很難找到擁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我跟同事說我們喜歡博物館,同事都覺得很無聊,他們從來不去。”
但劉珺最近發現,博物館開始出現在同事的假日行程中了,而他們自己的旅行卻隨之變得困難了,許多想去的博物館壹票難求,即使有幸搶到了入場的機會,參觀體驗也大打折扣。“博物館這種地方應該是安靜的、古樸的,不應該人頭攢動,像集市壹樣。我們確實很希望看到朋友們都去,但真的都是人了,感受肯定會很差。所以我愛人每次都說,趁這個地方還沒有成為網紅,我們趕快去,壹旦成了網紅就去不了了。”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4月5日,湖南省博物館,游客觀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服。
前所未有的熱
博物館正在變得火爆,這不只是唐毅、劉珺或者KK的壹種直觀感受,同時也在數據中得到切實的印證。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2024年春節期間,全國博物館共接待了觀眾7358.01萬人次,同比增長98.6%。壹些熱門博物館的門票,早在節前就壹搶而空,諸如蘇州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還做出了延長營業時間的決定,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叁星堆博物館甚至臨時增加了每日的預約人數。
大年初壹的早上,各家博物館的門前便擠滿了人:山西博物院的館前廣場排出6000人以上的“長龍”,陸續有1.5萬人入場參觀,停車場在開館半小時內爆滿;山東博物館的游客以“之”字形隊伍排列,延伸百余米,壹直排到附近的經拾東路再拐彎向東……南京博物院大年初贰開館,當天即接待25537 人次;年前才開始試運營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春節期間便迎來9萬人次的觀眾,日均接近2萬人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