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3 | 来源: 广电视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12日,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焕新业态 丰盈视界——微短剧何以赋能论坛”现场人头攒动,会场内座无虚席,会场两侧还有人站着或者席地而坐,由内到外持续释放出层层“热流”,现场的“热度”与行业的发展“热度”相互交融,给予了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动能。
(一)
微短剧“热”起来,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其快节奏、微传播的特点与当前的受众阅读习惯密切相关,毋庸置疑,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微短剧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与现实社会话题的深度回应,让微短剧在追求视听表达的同时,给予故事内核更多创新表达的空间和可能性。
对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在致辞中谈及微短剧精品创作之道时,可谓是一语中的。“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唱响主旋律最强音;也要深耕内容建设,满足人民文化需求;还要鼓励创新创造,激发行业发展动能;同时营造良好环境,构建行业健康生态,让更多优秀微短剧作品进入电视大屏,更好地践行广电视听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
董昕以情真意切、润物无声的方式与参会嘉宾娓娓道来,既对微短剧精品创作寄予期望,又对推动微短剧更好发挥赋能作用提出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司马红透露,北京微短剧平台数量占到全国的2/3,目前全市有影视节目制作机构达到1.7万家。“北京将把微短剧精品创作作为“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培育叫好又叫座的微短剧作品,使优质视听内容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显然,微短剧的赋能效应越趋明显。在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来自管理机构和直播平台的代表,全面阐释了以“微短剧+”的形式赋能千行百业所展现出来的活力与生命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