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1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彭博:台灣在AI需求激增之下對核能表達“開放”態度 https://t.co/SDaixGxxbU—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October 21, 2024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星期天(10月20日)刊出的《彭博》專訪中表示,對於采用新核能技術因應人工智能(AI)熱潮下芯片制造商激增的電力需求,台灣政府態度“非常開放”。《彭博》指出,這是迄今最強烈的跡象之壹,表明台灣政府正在重新思考其過往的反核立場。
卓榮泰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說:“只要台灣內部對於核能安全達到共識,在處理核廢料方面有明確方向和保證,大家有高度的共識,我們可以公開討論。”
卓榮泰並稱:“我們希望台灣也能跟上全球趨勢和新核能技術的步伐。”卓榮泰同時重申,在2030年之前,台灣的工業用電供應不成問題。
卓榮泰在《彭博》專訪中也提到,將要求台灣電力公司確保讓已除役核電廠員工留任。他說,必須保留這些專業人力,“因為我們需要為未來的核能技術發展做好准備,也要因應核廢料等後端處理,以及因應任何可能的修法。”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周壹(10月21日)表示,沒有所謂立場轉變的情況,針對新的核能技術,政院不只壹次對外說明,在“安全、核廢料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有共識”的叁個前提下,政府都采取開放態度。
李慧芝強調,目前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如期、如質完成興建中的電廠,也要持續開發多元綠能,除了運轉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擴大研發氫能、地熱等新能源。
台灣經濟部周壹表示,行政團隊對核能立場壹致,亦即“核安要確保、核廢能處理,社會有共識”,並且對新能源科技發展持開放態度。不論是核能或是地熱,只要是對台灣發展好的科技,都會繼續密切關注研究。
反思核能的背景:AI浪潮用電需求與國防考量
《彭博》報道指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後,台灣民眾對核能的支持度大幅下降。然而隨著人工智能蓬勃發展,芯片制造商的電力需求持續增長,使政府的反核政策越來越難以維持。
台灣今年兩度調漲電價,最近壹次是本月中旬開始工業用電平均調漲12.5%。
《彭博》報道提到,台灣並非唯壹重新審視核能的地區。微軟(Microsoft)擬重啟賓夕法尼亞州已關閉的叁哩島核電站,承諾購買全部發電量。同時,谷歌和亞馬遜公司都在投資下壹代核能技術。
菲律賓為了解決缺電問題,也和韓國簽署協議,就重啟封存的巴丹核電站進行可行性研究。
除了芯片制造商用電需求,《彭博》報道指出,另壹因素是中國模擬封鎖台灣的軍演。
“盡管沒有沖突迫在眉睫的跡象,但台灣官員必須考慮可能的能源中斷風險,”報道寫道。
台積電與民主供應鏈
卓榮泰在《彭博》專訪中將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TSMC)的海外布局,視為台灣與理念相近民主國家建立更緊密關系的壹環。台積電生產了全球大部分最先進的半導體,在AI浪潮下,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積極邀請台積電赴當地設廠。
卓榮泰表示,台灣政府支持台積電的海外擴展計劃,並希望通過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合作,對抗中國的威脅。
中國壹直聲稱民主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並表示必要時將通過武力控制台灣。
卓榮泰也說,希望英偉達(Nvidia)、英飛凌(Infineon)和超威半導體(AMD)等企業能在台灣設立研發基地。
“台灣的經濟韌性來自我們與友好國家的伙伴關系,”卓榮泰說。
“台灣擁有強大的垂直整合供應鏈,這也是我們認為台灣在民主供應鏈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