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9 | 来源: 最爱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永乐五年(1407),庆王朱栴住进了新王府。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这位年轻的王爷原本担负着为家国戍边的重任,但自从四哥朱棣夺位后,驻封宁夏的他就失去了驻地军权。
新王府的日子百无聊赖,他决定编写《宁夏新志》,向天下人介绍宁夏的风景名胜及风土人情。
为此,朱栴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
一次,他来到贺兰山东麓,一座座形似白蚁堆的高大建筑映入眼帘。正当其不解眼前为何物时,一个路过的牧羊人告诉他,这是西山昊王坟。据说,为防盗墓,统治大夏的昊王死后,每天出殡一次,整整持续了一年,这些建筑正是昊王那真真假假的三百六十五座大坟。
宁夏土著居民,习惯把贺兰山称作西山,东边的黄土高原称作东山。昊王所指何人,朱栴很快有了结论。
在《宁夏新志》中,他写道:“李王墓,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所谓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人有掘之者,无一物。”
姓李,名字中带有“昊”字,且居住在宁夏一带的王,历史上有且仅有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一人。也就是说,朱栴无意间浅窥了西夏王陵的神秘面纱。
▲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1003-1048)塑像。图源:图虫创意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其最盛时,疆域包括今宁夏大部和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及内蒙古的部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它的存在,远没有同时期出现的宋、辽等国影响深远。但事实上,作为“第三国”,西夏的加入,成功地将同时期存在的辽/金、宋的南北对峙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三国鼎立”。
不过,与宋、辽等大国相比,西夏的确算“国小民寡”。在二十四史中,西夏国的历史也仅配作为《辽史》《金史》《宋史》的附属部分被记载下来。然而,如果将这些时间碎片整合起来,你会惊讶地发现,在与辽、宋、金三朝合纵连横间,西夏居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依靠西北贺兰山故地,享国长达190年。直到成吉思汗的出现,这个辉煌一时的王朝才在历史上烟消云散。
党项人自汉代起就大量移居河陇、关中一带,但其长期“男女并衣裘褐,仍披大毡,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过着不知庄稼为何物的生活,从而错过了多次崛起良机。直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才让这群居无定所的党项人第一次找到了“家”的归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