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3 | 来源: 封面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神州十号 | 字体: 小 中 大
连绵的沙丘与戈壁,包围着广袤无垠的东风着陆场,四野空茫的寂静,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打破:这是肩负着国家使命、国人梦想的神十八乘组凯旋的号角。
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飞行任务。自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以来,两个乘组共同度过了5天时间,6名航天员共同完成了物资整理、交接前的确认检查等工作,并于11月1日晚上进行了交接仪式,神十八指令长叶光富向神十九指令长蔡旭哲交接了空间站钥匙。
春日出征、秋末归来,有“科研界的特种兵”之称的神舟十八号乘组,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超过90项的科学实验,创下中国空间站有航天员进驻开始实验数量新高。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画面。(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1
“暗夜飞行” 神十八返回挑战连连
与以前不同,神舟十八号预计抵达东风着陆场的时间为凌晨,此时的室外温度低至零下,如何确保深夜搜救和回收安全,成为新的挑战。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中,返回舱高速下降,开伞、着陆,每一个动作都牵动人心。
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快速地被找到,地面搜救分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暗夜低温的任务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机载设备加复装、通信联调、车辆夜训等工作,并对着陆场区地形地貌变化、牧民分布、道路损坏等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
“神十八乘组凌晨返回,也就意味着整个空中分队要在茫茫的戈壁大漠,没有月光也没有地面引导的暗夜中飞行。我们很难做到对外的目视,也就极大提高了搜救和飞行的难度。”神舟十八号搜救回收空中分队王雯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这次任务的重难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高配置,在设备上,加装了大功率的搜索探照大灯、红外光学吊舱,还配备了双目夜视仪和四目夜视仪。-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