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9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对老年夫妇在中国北京的一个公园里照顾幼儿。
在2020年初开始,程医生在医院产科工作,如今定岗在河南一家市级妇幼医院。在过去短短几年里,随着新生儿数量逐渐减少,她见证了中国产科随着新生儿数量减少缓步进入寒冬的过程。
她回忆,二胎政策出台时,她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彼时志向为产科的学生心怀澎湃,认为自己赶上了“时代的需要、来得正是时候”。
2016年,中国迎来1883万新生儿,彼时,产科专题纪录片《生门》在中国引起轰动,妇产业务相关私立医院近乎疯狂地膨胀发展,生育相关产业和社会议题欣欣向荣。
但事与愿违,多孩政策带来的红利短短几年里逐步消失,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2022年,这个数字是956万;2023年,出生人口降为902万。
在近两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然是负数。
作为迎接新生儿的第一站,产科是最早感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地方,也是最早承受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冲击的地方。
据中国媒体的公开报道,仅是2023一年里,中国多地就有数十家医院合并或直接关停了产科部门,这些医院包括综合性三甲医院、乡镇医院、私立医院和中医院。严峻情势之下,多位医师公开发文呼吁“救救产科”。
程医生的同学和同事里,一些人开始备考公务员、随时准备永久离开医疗行业;程医生自己面对每月渐低的工资条愁眉苦脸,她也开始寻找跳槽的机会;新生代医学生里,有意产科的学生仅有寥寥几人。
“我上周在访问河北省一家规模还不错的医院,当地的生育率跌到此前三分之一的水平还不止,这样的情况下,产科要怎么活?已经不是产科业务量下降的问题,而是产科如何活下来的问题,”中国妇产科专家龚晓明博士这样对BBC中文表示。 “业务量降低到很少的情况下,医院维持科室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中国产科迎来“关停潮”。
情势严峻的产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