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8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谢泽导演的创作之旅,始于对剧本的深度解读与重塑。当他初次拿到《珠帘玉幕》的剧本时,感觉如同探险家发现了神秘宝藏的地图,敏锐地察觉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他意识到,这个剧本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更是一张引领角色在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的游戏地图。在他眼中,剧本中的人物如同鲜活的生命,有着各自的灵魂与使命,而他的职责便是赋予这些角色更加真实、丰满的血肉之躯,让他们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珠帘玉幕》海报
在深入研读剧本的过程中,谢泽并未急于求成,并毅然摒弃了将该剧拍成“古偶剧”的常规思路,决心为其注入更多的真实感。他坚信,只有让故事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才能使其绽放光彩。
在主人公“端午”的成长历程中,谢泽倾注了大量心血去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希望让她更加真实饱满。他深知,一个角色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才能实现从幼稚到成熟、从脆弱到坚强的蜕变。因此,从剧本出发,他在表演上,为端午设计了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成长之路。该剧也成为主演赵露思近年来在表演上最具挑战和野心的作品。
谢泽对真实感的执着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人物塑造上,更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的始终。在拍摄场景的选择与搭建上,他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为观众营造出一个身临其境的古代世界。比如为了打造出逼真的海底场景,谢泽带领团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水下场景,是本剧里非常重视的一场戏,可能临开机前两个月,我们就开始着手这些事了。我们在横店找了个游泳池,在游泳池用混凝土钢筋加高了5米,然后把水全部放掉,开始制景。我们看了好多水下参考片,找到了最合适、最好看的海底,然后着手打造‘海底世界’。”谢泽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虽面临诸多困难,如水质污染、水温控制等,但他始终坚持,“我们多次为了减掉水下灰物,重新把水放掉,再让沙子翻滚,再减掉一半沙子,来回来去做实验做了七八次,才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还有水温控制,水不能过热,我们实验了,水温到了28.5摄氏度,水就会变污、变浑浊。然后我们做了很久的温度实验,我们才开始拍摄。”
可以说,从海底的沙石布置到各种生物模型的摆放,从控沙、控温、控水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精心雕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谢泽始终没有放弃,终于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视觉真实度极高的海底世界,用实拍而非特效,给观众带来了新颖的视觉体验,更成为《珠帘玉幕》前期视觉呈现上的一大亮点。
采访最后,谈到国剧出海这个话题,他认为,《珠帘玉幕》这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同样能得到世界观众的好奇和喜爱,但最重要的是,人物和故事的“真”,是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无论来自何方,人们都能在真实感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鸣。“人性能跨越文化差异,无论什么肤色的人,人性都是共通的。”
谢泽导演
【对话】
“特别希望剧中人物能给大家带来力量”
澎湃新闻:最初看这个剧本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想法?
谢泽:第一次看,我觉得《珠帘玉幕》的剧本就像个地图,端午创业走了好多地方呢。我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着重看人物了。人物后来经过了大量修改,得更落地,尽量以真实为主。比如说端午小时候在珠奴洞,在合浦,她受的苦难我们没过多描述。但珠奴洞黑暗、残酷,场景一切换,进了珍珠会那个华丽的场景,通过这俩场景的反差,让观众能体会到贵族生活在歌舞升平的环境里,而奴隶生活多凄惨。
《珠帘玉幕》剧照
澎湃新闻:确实,前期的叙事和环境,能让人感觉到采珠人的苦难,这种深刻的苦难才能让观众感觉到女主的困境是现实的。
谢泽:对,一个啥都没有的人,一开始就只想活着。活下来之后,她经历多了,见到人生中各种悲惨,离别、钩心斗角、坏人当道,这时候才激发出她骨子里的那份血性。“不要离开扬州,要不然你会万劫不复”,她当时的台词是“我早已万劫不复了”,那就是她骨子里的坚韧和血性,我们穷苦人出身,一定得拼尽全力活着,没什么好怕的。到后半部,女主的境界才上升到为了家国、为了大家的境界。前半部就是活着、自由。
这就是所谓的成长线,开始她就是个没灵魂的躯壳、奴隶,找不到生存意义。逐渐找到人生意义后,就想活得更好。活得更好后,能有自己的事业,再去帮助别人。这是很圆满的一条线,不是女主上来就是圣母,突然就想着拯救别人,一般人很难代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我特别希望剧中人物能给大家带来力量,让我们知道怎么冲出困境,这种情绪能感染我们。-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