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9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據多名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中國制造商最近開始限制向美國和歐洲銷售用於制造無人機的關鍵零組件,隨著中國與歐美在貿易問題上的沖突不斷升級,現在已蔓延至對烏克蘭國防相當重要的無人機領域。
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稱,這些行動是西方官員預計北京將在新的壹年實施更廣泛無人機零件出口限制的前奏。1名知情人士表示,這些規則可能會依據零組件的用途,采取出口許可證的形式,或是要求中企針對出貨計劃向政府通報。
針對報道,中國商務部和工信部的代表沒有回應。
貿易沖突在12月升溫,華府對向中國出售高頻寬記憶體芯片(HBM)和其他半導體設備實施新的限制。作為回應,北京禁止向美國軍方出售軍民兩用產品,同時禁止向美企出售高科技、軍事用途的多種原料。隨著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即將重返白宮,這些措施已導致價格飆升,且因制造商尋找替代供應,而打亂貿易物流。
知情人士表示,無人機零件的出口限制對美國和歐洲企業都產生了影響,包括馬達、電池和飛行控制器生產生都限制了出貨數量甚至完全停止出貨。為無人機提供軟體業務的Auterion執行長邁爾(Lorenz Meier)指出,每隔2、3天就會聽到這樣的消息,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將會升級成為新的限制。
今年10月,中國以伍角大樓計劃向台灣提供援助為由,對3家向美軍供貨的美國企業和10名資深國防官員實施制裁;12月5日,中國也以類似原因將另外13家美企列入制裁名單。
台灣目前也與歐洲國家圍繞無人機技術建立合作關系,外交部長林佳龍率領團隊在11月訪問立陶宛,出席首屆台立“無人機產業論壇”,簽署了解備忘錄,壹同打造國防產業民主供應鏈。
創辦多家無人機公司的前英國飛官厄爾(James Earl)表示,在西方國家,購買中國無人機零件不再是壹件可以被接受的事情,中國的限制只是正在進行中進程的壹部份。
西方國家正在推動在中國境外制造和組裝無人機,以確保供應鏈的安全,然而,中國仍是生產廉價設備的中心。根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中國控制著近80%的商用無人機市場。
(示意圖)
烏克蘭的許多無人機制造商依靠中國零件來制造便宜而有效的武器,用於持續延燒的俄烏戰爭。中國7月宣布,禁止出口軍用無人機,北京也表態,不向沖突的任何壹方提供武器。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已將伍角大樓認定與中國軍方有聯系的無人機制造商列入黑名單,包括全球最大商用無人機制造商大疆(DJI)。
知情人士表示,多個美國政府機構正在追蹤中國限制出口的問題,國務院和商務部已聯系受影響的美企,並正在努力尋找替代供應。牛津網絡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研究員麥克布萊德(Keegan McBride)指出,中國的出口限制可能會引發來自韓國、日本或其他地方供應商的競爭浪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