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0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12月11日,《百年孤獨》劇版第壹季將於網飛上線,其中前兩集已先後在馬德裡美術中心、哈瓦那電影節上首映,引來大批觀眾。
劇版《百年孤獨》海報
近年來,不少拉美文學被搬上熒屏,身為拉美文學的研究者,北京大學文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滕威對這壹“熱潮”保持冷靜。在她看來,拉美文學的影視化更多是流媒體平台全球化策略的壹部分,從目前釋出的預告片與資料來看,網飛對於《百年孤獨》進行了精細的歷史考證與場景還原,但這些努力仍未擺脫西方對於拉美世界的刻板印象與對他者文化的凝視。滕威認為,這樣的改編或許有悖於加西亞·馬爾克斯想要奪回拉美“被劫持的記憶”的努力。
在國內,拉美文學常與“魔幻現實主義”的標簽聯系在壹起。滕威研究拉美文學贰拾多年,也是較早在中國語境就對這壹標簽展開祛魅和解構的學者。如今,滕威對於魔幻現實主義又有了新的認識——既然這壹標簽已經成為全球性概念,拉美人也可以將它取回,重新定義其所指並書寫自己的文學傳統。
滕威
【對話】
澎湃新聞:《百年孤獨》劇版即將在網飛上線,今年還有《佩德羅·巴勒莫》等拉美文學作品被搬上熒屏。在您看來,這是否意味著拉美文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滕威:其實以前也壹直有拉美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加西亞·馬爾克斯本身也算半個電影人,他在憑借小說出名之前,也給電影公司寫劇本。他把《佩德羅·巴拉莫》的作者胡安·魯爾福視為文學上的導師,後者也當過電影編劇。
事實上在拉美,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有許多小說家和大眾傳媒、電影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加西亞·馬爾克斯也壹度想要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他對於文學影視化壹直都有熱情,他的兒子回憶說,小時候就常跟著父母看電影,父親還帶著他們去看《巴黎最後的探戈》,很有意思。
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很多有名的導演也有密切的往來,很多電影人都向他拋出繡球,想把他的作品拍成電影,據說還包括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維爾納·赫爾佐格,但是他都不願意,以至於有壹個說法,稱加西亞·馬爾克斯是拒絕影視化的。
但他之所以拒絕把自己的版權影視化,是因為之前對他作品的改編他都不喜歡,比如《壹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1987)和《霍亂時期的愛情》(2007)——這兩部電影都過於好萊塢化,不夠哥倫比亞,他不想看到這樣的改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