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0 | 來源: 新京報書評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我想靜靜”後面接“靜靜是誰”的時候,壹個神秘的角色產生,壹個網絡搞笑梗形成。唯有真正渴望靜壹靜的人會懂得此時找到壹個獨屬於自己的地方之重要性,坐下來,或躺下來,忘掉煩惱,只是簡單地靜壹靜。
比如壹張單人沙發。
我們的壹位作者木土土是很想擁有這樣壹張單人沙發的,哪怕前不久熱門綜藝《再見愛人4》的人物、親密關系和八卦引起許多人熱議,她盯上的也是“留幾手”葛夕家中的單人沙發。那麼,這是為何?
《我愛我家》(1993)劇照。
以下是她的講述:
它寬大、松軟,靠肩處放著女主人喜歡的吐司玩偶,腳下有她愛好的手工編織用品。在家裡有這樣壹個舒適的小空間是很多人的夢想。
與單人沙發同時浮現在我腦海的畫面,是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的片段:女主角玫瑰在懷孕後的某天,走出家門。她散漫地溜達在街邊,什麼都沒做,只是壹個人安靜地吃完了壹個漢堡。畫面平淡,沒有台詞,卻激發了觀眾真情實感的評論:只有成了家的人,才知道街上的這壹口漢堡有多自由。
家庭生活是圍城,人們享受著它帶來的安定與溫暖,又時不時想要靜壹靜、躲壹躲。這點旁逸斜出的情緒,是成年人真實的情感訴求,甚至是生理上的訴求。照顧生病的孩子、長輩的母親,隔叁岔伍要“給情緒洗壹個澡”;吵架了要各自冷靜的小夫妻,想要個能“曬曬被子去去霉味”的私人空間。即便在和美的家庭關系中,壹些女性每月都會面臨經前綜合征導致的情緒波動,壹些人會因工作壓力、股價金價波動等外部因素引發情緒崩潰。壹回到家卸下盔甲,好不容易按捺下的情緒更易翻騰。
“但在家又能躲到哪裡去呢?” 壹個朋友無奈地說,“要是這時家裡能有個‘躲貓貓’的地方就好了。” 那麼現在,我邀您坐上這張單人沙發,壹起想壹想:在家中哪些家具和空間能讓成年人重拾躲貓貓的技藝,解決“我想靜靜”的需求。
撰文|木土土
坐上長了腿家具,
我想跑壹跑
坐上沙發,我會先轉個方向,讓它面朝落地窗或是壹個安靜的角落。它有輪子就更好了,能自由地跑壹跑。若妄想再多壹分,希望它能調整高度,高到像個脫離地面的吊床,低到可以讓我在家人看不到的地方癱成壹攤無人指責的爛泥。
單人沙發是家庭生活中實現個人短暫逃離的最小單位。即便如此,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家庭裡,擁有它也非易事。所以,滿足洗浴、如廁需求的衛生間勉為其難地成了許多人的私密空間。《再見愛人》裡,嘉賓們擠在狹小的衛生間,安慰情緒崩潰時躲進去哭的麥琳。影視作品中,如電影《抓娃娃》,馬繼業小朋友從小就知道要往馬桶水箱裡藏東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