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5 | 来源: ZAKER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玉瑶(化名)是三年前的校招生,在她看来,那时候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是一多半同学的选择。她也不例外,做过两份实习,毕业时顺利拿到三家大厂、多家中小厂的offer,排除掉位置因素,业务偏好度,她选择了其中一家进去打工。
3年的时间,逐渐适应后,她发现自己进入了新的迷茫期,向上难以突破、躺着又觉得不安。更重要的是,她发现打这份工,失去了自己的时间。最终她决定离开。
进学校当老师,是她审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在需求后做出的选择。她觉得自己稳重,自驱力和责任心还行,更主要的是“图个寒暑假。”
历经了三四个月的寻觅,玉瑶终于在最好的季节进入这个新城市的新学校,她感到自由。
我们访谈的这天是个星期二的下午,她暂时没有课,除了一些临时的事务外,全天都空,我们大聊了两个半小时,还原了她近一段时间的经历和思考。以下是经过整理编辑后,她的自述。
“可能明年我就是被裁掉的人”
我在美团做策略产品,这个岗位是通过各种策略来解决问题。相对于功能性产品,我们平常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会多一点。
它的晋升路线跟其他岗也差不多,专家、资深专家,有不同的职级。我一开始想法也是干两三年,然后跳槽,不断跳槽就可以涨工资,或者带一个小团队。
后来我觉得这个很困难,我们那个团队大家职级都挺高,只有少量的人在一线,成了一种倒三角。
一个组织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高职级的人,他们一时半会儿都不会离开,晚入行的小马仔们,几乎就没有爬上去的可能了。
我是21 年毕业的,提前过去实习了两三个月,一开始干非常基础的活,需要认真仔细,但技术含量可能没那么高,偏产品助理的角色。
大概干了半年后,会上手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工作,慢慢可以去做策略。不过基础的工作在整个三年里一直都有。
做了两年左右,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需要再升一下了,但我很难争取到机会。
我属于那种在团队里不是很突出,默默地干一些活的人;性格也没有那么主动,如果这个事情我觉得很有用,很有意思、很有价值,那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可能我确实也没有那么想卷。
同事中有厉害的人,他自己去拓展,去发现,去找业务,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但我就一直停留在做这件具体的事情上。后来我做工作上的事情已经很麻木了,就比较迷茫。
躺着短期内觉得挺爽。活已经很熟练了、难度没那么高,也不用加那么长的班。但我会想,干了几年之后,这怎么办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