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7 | 来源: 金角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早喊出“活下去”的万科,快活不下去了。
12月18日至20日,万科数笔未到期美元债价格大幅下跌。12月20日当天,2025年5月到期的短久期美元债价格下跌6.2%。此前12月19日,将于2025年6月之后到期的的数笔公司债成交收益率上升至30%至35%左右,更有个别债的成交收益率升至40%上下,收益率暴涨同样是因为债券价格暴跌。
市场对万科债券“用脚投票”背后,根源可能是即将矗立在万科眼前的,新一轮偿债高峰。
2025年一季度,万科有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需要兑付。据DM查债通统计,2025年全年,万科共有16笔到期或行权的境内公开债,存续本金规模合计326.4亿元;同期,该公司另有两笔境外债到期,存续本金规模约为36亿元。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万科在资金层面并不理想。三季报显示,万科账上现金相比年中,仅一个季度就减少了接近130亿元;此外,前三季度,万科亏损约180亿元。
为了寻得一线生机,万科已毅然开启“瘦身”之旅,不少资产被相继剥离。但在瘦身过程中,问题也接踵而至。在应对流动性压力的需求下,率先被割舍的,往往是那些相对优质且流动性良好的资产,然而此类资产毕竟数量有限,随着瘦身进程的推进,只会卖一个少一个。
虽在短期内,资金压力或许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勉强缓解,但从长远视角审视,中长期的债务清偿难题,依然如一座横亘在前的大山。这一难题所形成的阴霾,正是万科那些久期稍远的债券,近期惨遭暴跌的核心症结。
对于如今的地产市场,万科已经成为系统安全性的风向标,能否按时偿债,不仅关乎自身安危,更是牵动着地产市场甚至宏观经济的敏感神经。
违约率可能接近40%
一般情况下,债券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所得出的数值,大致约等于该债券的违约概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二叉树模型和风险中性定价自己推导一下)。
以此推算,收益率被推至30%以上甚至40%的万科债券,意味着市场预期万科相关债券的违约率,已经在3成以上,甚至接近4成。如此高的隐含违约概率,也反映了债券市场异动背后,投资者对万科的极不信任。
同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据财新报道,12月19日,个别保险机构大量抛售万科将于2026年到期的境内债,又同步购入该公司将于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数只中票。上述交投特征延续到12月23日。
当天,投资者买入万科将于2025年一季度到期的几笔境内债,这些债券价格坚挺在面值的95%以上。而万科在2025年底及2026年之后到期的境内债遭遇投资人抛售,价格普遍跌至面值的60%至75%左右。
为什么一边买入万科债券,一边又卖出呢?用大白话解释的话,就是市场不担心万科未来三个月内会违约,但是担心一年之后万科就会违约。
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系列政策暖风,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政策预期。市场不乏声音认为,万科一直被视为房地产行业标杆,在业内具有系统重要性,综合多重因素考虑,监管层大概率会在万科危难之时决策救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