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29 | 来源: 湾妈看世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社交平台看到个热帖:
一对985名校毕业、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夫妻,通过高才通计划拿到香港(专题)身份了,想让小孩以后轻松点,选普通幼儿园不甘心,就去面试了香港名牌幼儿园,结果落选,备受打击!
这篇原帖下面的口水战十分精彩,展示几条金句:
“香港名幼里,爹妈出生在内地,985小镇做题家是最差的家庭配置。爹妈985在招生官眼中基本上等于‘起码是个大学生’。”
“爹妈来自小镇就是减分项。很多龙校/名幼网申从爹妈小学信息开始填,原始出生是小康,还是中产,一眼就能判断。”
“高才又怎样,现在满大街高才优人送外卖呢!”
“在大城市,没资源、没人脉、没地位就是三无人员。”
“牛马就是牛马。双牛马就不要卷精英教育了。”
“郭晶晶的孩子都要去面试。”、“身份变了,阶级没有变。”
“在资本氛围浓厚的国家和地区,上层人士甚至更卷。小镇做题家没用的。”
类似杀人诛心的评论还有许多,不少人直言在评论区看到了世界的参差,也有人说闻到了满屏的酸味。
不可否认的是,最顶级的教育资源必然会竞争激烈。
但这对夫妻的故事显然是个例,这篇帖子是否是在引流,也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丝丝怀疑。
自2022年12月底至今年9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批出接近24万宗,约16万名人才携同家人抵港。
这么多人才初入香港人生地不熟,生活肯定会存在不便或是困顿之处,但从我身边父母的经历来看,大家对孩子在香港接受的教育还是十分满意的。
先讲我一个邻居家的故事。
邻居家孩子是小学二年级就去香港读书了。
香港学校是三文两语,即普通话、粤语和英文。
邻居这么早送孩子过去没有怀着多大的期待,就是单纯希望孩子能长期浸泡在这种多语言的环境中,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接触更多元的文化。
刚入读香港的学校时,学校还安排老师免费辅导孩子语言,进行过渡,同桌也是讲普通话比较好的孩子。
邻居家孩子一开始不懂粤语,但因为性格开朗,刚去一周就与三四个内地和本地的孩子交了朋友,英语口语和粤语在不经意之间就提升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