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3 | 来源: 《纽约客》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字体: 小 中 大
失眠者的认知:当你无法入眠时,究竟是怎么回事?
What an Insomniac Knows
What’s really going on when you can’t power down?
睡眠不好的人若无法安稳睡上一晚,不妨从那些富有创造力且多产的灵魂那里寻找慰藉,比如勃朗特姐妹、波德莱尔、卡夫卡、普鲁斯特、纳博科夫,他们都饱受失眠之苦。(Gérard DuBois插画)
“你醒着吗?”这是凌晨3点失眠者常问看似熟睡的伴侣的问题。“没醒!”伴侣翻个身背对着,既表明自己醒着,又暗示还在睡梦中,不想进行有意识的交流。执着的失眠者迫切想找人聊天,通常会叹口气,接受对方的回应,重新陷入无眠。(继续交谈往往会走向离婚,而非得到想要的消遣。)无数夫妻在无数张床上喃喃进行着这样的对话,它提醒我们,睡眠并非简单的开关,而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极为复杂,如同其他自然行为一样,受诸多心理因素的支配。我们可能在睡着时仍能感觉到周围有动静,也可能醒着却依旧说“没醒”,且确实不想被打扰。
E.M. 齐奥朗曾写道:“失眠的重要性极其巨大,以至于我忍不住将人定义为无法入睡的动物。”睡眠,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占据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它带来了两个相对的生存困惑。第一个与意识有关:我们知道自己会睡觉,但无法知晓自己正在睡觉,因为睡眠本质上是无意识的。第二个困惑与我们实际上能记住的东西有关,那就是梦的体验。在进行这个无法感知的睡眠行为时,我们每晚还会了解到,我们有可能经历过生动、强烈、难忘的体验,但这些体验同时又是错觉。睡眠告诉我们,存在着无法用叙事描述的黑洞;我们睡觉时做的梦告诉我们,我们的整个存在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场梦呢?”这是哲学家们永恒的问题,是“红色药丸”困境(注:源自电影《黑客帝国》,选择红色药丸意味着面对残酷现实)。我们都曾感受到最初那阵宽慰——哦,只是个梦!——随即转变为悲伤:哦,他并没有复活。只是个梦而已。于是矛盾出现了:我们无法叙述睡眠的体验,尽管梦是我们叙述的主要体验,以至于我们用梦来比喻最极端的现实。我们会说,极其快乐的事“如梦似幻”;极其悲伤的事“如同噩梦”。
不可避免地,我们像中世纪的人仰望星空一样,求助于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关于失眠状态的真相与慰藉。伯克利大学人类睡眠科学中心主任马修·沃克在《我们为什么睡觉》一书中,精彩地概述了研究意识的学者对睡眠缺失的认知。他努力表明,无意识状态有着复杂的结构。并非只是深度睡眠后接着是快速眼动睡眠(即做梦睡眠);在我们入睡的几个小时里,这两种状态会不断来回交替。我们不仅了解到褪黑素是昼夜节律的标志,还知道了腺苷。腺苷在我们清醒时积累,产生“睡眠压力”,即体内平衡睡眠驱动力,让我们感到困倦。书中提到,咖啡因通过阻止腺苷发挥作用来提神。(咖啡因是一种强大的药物!沃克重现了蜘蛛在各种物质影响下织出的可怕蛛网图:蜘蛛即使服用了迷幻药LSD也能正常织网,但喝了几杯拿铁后就会完全失控,织出杂乱无章的网,根本抓不到苍蝇。)
资深失眠者若想从这些文字中寻求安慰,比如“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们睡眠极少也能应付;情况会好转的”,那他们将一无所获。相反,我们被警告,睡眠不足的后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我们不睡觉时,一切都会出错。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令人震惊;沃克引用了一项针对健康年轻男性的研究,该研究表明,一晚只睡4个小时“会使免疫系统中循环的自然杀伤细胞减少70%”。睡眠不足的老鼠——让老鼠一直醒着似乎很残忍,但我们确实这么做了,可能是反复给它们播放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选举之夜节目——其肿瘤生长速度会增加两倍。癌症并非唯一风险。“你无需一整晚完全不睡觉,就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可测量的影响,”沃克解释道,他讲述细节时听起来带着一种可疑的专业快感。“当睡眠不足的心脏跳动加快时,通过血管输送的血液流量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血压升高,”他写道。“雪上加霜的是,睡眠不足给血管带来的高血压压力意味着你无法再有效地修复那些受损的血管……血管会破裂。这就像一个火药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是最常见的后果。”这种内容会让人晚上睡不着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