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6 | 来源: 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字体: 小 中 大
美国学者余茂春指出,世界必须抛弃脚踩中美两条船的错误幻想,并认清所谓的“中立”立场只会助长中共的威权野心。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表示,作为美国第45任及第47任总统,川普已证明他是一位具有变革性和有影响力的领导者。
“川普的第二任期是继续巩固还是破坏先前的政治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击败对美国民主的最大生存威胁——中国共产党(CCP),而川普对抗这一威胁的决心将是未来的关键挑战。”他在《华盛顿时报》上撰文说。
他建议说,战胜中共计划中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结束全球所谓的“中立”认知,因为不少国家希望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保持所谓的“中立”。对这些自由国家的未来来说,结束这一“立场”也是深刻、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环。
余茂春归纳了“中立”立场的五个错误。他担任川普第一任期时国务院中国政策规划的首席顾问。
第一,中立本质上是一种共谋行为
他认为,一个国家自诩保持“中立”,实则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这种中立本身是代表支持某一方的——而且通常是在支持错误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不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实际上只会助长中共的威权野心。当然,美国并非完美,但其代表着自由民主价值观。
“北京喜欢使用模糊的措辞,利用小国,尤其是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以施加影响力。”余茂春说,“中立立场实际上是纵容了中共的行为,默许其行为,包括侵犯人权、在南海的军事扩张以及破坏国际规范的行径。”
第二,中立被伪装成务实代名词
余茂春说,支持中立的人认为,不结盟能让他的国家同时从地缘政治分歧的双方处受益。但这种观点忽略了过度依赖中国的危险。
回过头来看,许多曾宣称中立的国家现在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已重新与美国结盟,因为他们意识到,屈从中共会引发的长期风险。
第三,支持者常引用中国市场的诱惑当中立理由
余茂春指出,这是一个危险的迷思。虽然中国市场长期以来被描述为一个未开发的黄金宝藏,但事实却更令人警醒。中国市场受到当局严格管制,准入壁垒重重,还有严苛的许可要求、强制技术转让以及不透明法律系统,这些都对外国公司不利。
如今的中国,消费支出大幅下降,消费者越来越偏向购买国内产品,尤其是科技和消费品,外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已几近消失殆尽。此外,中共还通过补贴和保护主义措施扶持本国冠军产业,这进一步削弱了外国投资的盈利能力。那里的知识产权盗窃行为猖獗,威胁外国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上述因素都表明,中国市场远远没有其支持者宣称的那么开放和有利可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经济强劲反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私营企业、产权和自由市场竞争等制度优势。
当中国遭遇房地产崩盘、股市暴跌和外贸下滑等经济挫折时,美国经济却继续繁荣。美国已取代中国成为日本、德国、韩国、东盟国家和台湾等几个主要全球参与者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增长。
“对(共产)中国未来的盲目乐观是错误的,最终是自杀行为。”余茂春警告说。
第四,中立危害各国国家安全与主权
北京的侵略行为,包括在南海的入侵及对台湾的胁迫行为,也表明其对其它国家主权的公然蔑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