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28 | 來源: 到岸讀行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部分移民美國的,是兩極分化:最富的群體和最窮的。
比如我們公司就有移民美國的高管,是拾多年前公司上市後,他的原始股就暴漲了,然後就提款移民了,在美國買了壹個別墅,全家都過去了。
還有公司的幾個大股東,都在美國有資產,孩子都是綠卡。就是說,有的富人,也不是移民,只是拿綠卡,這樣可以中美兩邊來回走也方便。
我所在行業裡,也有很多前體制內的高層,在為期間努力奮斗,獲得了財富自由後,就趕緊移民了。
比如下面這位,以前是體制內能源行業的高管,財富自由後,就全家移民了德州,在那邊買了房子。
他也多次“引誘”我說,“這邊可好了,也來吧”。我倒是想,只是還沒有像他壹樣財富自由。上次去看他,他的周圍,基本上都是早就財富自由的群體,比如阿裡巴巴、華為等這些大公司的高管,他們財富自由後,就全家去了美國。
還有個體制內的前高管,最搞笑:幾年前在他手下工作,他總是批評我“被西方帶偏了”,因為我說“我工作就是為了錢,跟其他沒有關系”,他會說“我們年輕那會兒,都是為了國家奉獻,從不談回報。”有壹陣我真被他滿嘴高大上的詞匯忽悠了。後來從別人那裡得知,他年輕時就是貪官,被抓到,走了關系,改了名字,下放偏遠地區工作了。又過了幾年,我去美國出差,在當地遇到壹些熟人,就跟他們聊起那個哥們,當他們聽說這個人後,就興奮地說“這世界真小,其實他早移民這裡了,要不要見見他?”我尷尬滴說“算了,怕他看到我在這裡,又批評我被西方帶偏了!”
可以說,這個群體,都是財富自由的,而且,去了美國,也不用關心什麼醫保等生活水平的,他們這個群體本身早就對價格什麼,失去了敏感性。
再比如在洛杉磯的比佛利山莊,那裡面豪車和豪宅,也是以中國人為多,就是說,他們在那裡生活,本身就已經對普通人的生活無感了。跟他們那個群體講什麼“對賬”,他們也看不懂。
在他們那個圈子裡,最忌諱問的就是“你以前在國內是做什麼的?”壹般都是尷尬的沉默,然後找別的話題哈
所以目前小紅書上所謂對賬的,是看不到比佛利山莊或財富自由群體的影子的。
而這個世界壹個共同點是,任何國家的發展,都必然會成就壹批人,甩掉壹批人,而後者占了大多數。
除了財富自由群體外,拼命去美國的,就是在中國社會處於底層的群體,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鳳姐。她在美國做過服務員,美甲店技工等,目前整體上還算過得去,之前也有人采訪她,她說她之所以拼命跑到美國,她想要的就是稍微高點的工資,以及更少的歧視,她承認,她在國內,因為她的出身、長相等,都被國人歧視,而她在美國這個沒有人知道她的地方,就算歧視,也不過是因為她種族的原因,至於其他歧視,相比在國內,她遭受的反倒少些。
其實亞裔在美國整體上是受到壹些軟性歧視的,說好聽點,就是被忽視和透明的,其他文章中說過:
亞裔為何是透明的?
之前在英國出差時,就遇到過壹個中餐廳打工的中國人,他說他就是黑在英國的,我問他何必?他說他在英國刷盤子,每個月可以賺到8千人民幣,而他在國內則沒有這個收入,所以他也滿足了。就是說,中國的底層因為其學歷出身等的限制,賺不到更多,只能偷渡到別的國家賺多點。至於當地福利,他們因為都是黑戶,也是享受不到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