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31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对美国航空业来说,2024年已经很糟糕了:一边是波音“空中飞门”暴露出波音的生产质量存在系统性风险;一边是频频发生的事故症候显示美国航空业早已全是漏洞。但2024年好歹没有发生机毁人亡的空难事故,也算是守住了安全底线。
然而,在2025年的第一个月,美国就发生了一起两机相撞机毁人亡的惨烈事故,给了美国航空业一个开年暴击:
当地时间1月29日晚,美国华盛顿里根国际机场发生一起空中相撞事故。从威奇塔飞往华盛顿里根机场的美鹰航空5342航班在降落过程中与美军的“黑鹰”直升机相撞,两架飞机双双坠入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之中。
由于1月份华盛顿气温接近零度,河水温度极低,加上在夜晚,对于搜救幸存者极为不利。虽然美国各应急部门第一时间就出动进行搜救,但截至目前尚未发现生还者,而寒冷的水温指向一个冰冷的可能:无人生还。
监控录像所记录的两架飞机空中相撞
事故复盘
由于本起事故发生在华盛顿特区这个“京畿要地”,而事发地罗纳德·里根国际机场又是地处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机场,与国会山、白宫等核心区域只隔着一条波托马克河,因此这起事故有着大量的视频证据、ADS-B记录以及ATC录音。
其中有一个录像是来自机场监控,由于镜头正对着美鹰航空降落的方向,可以看到飞机的灯光在空中是个接近静止的亮点。而一架闪着防撞灯的飞机从美鹰航空侧面快速接近随后交汇,在空中炸成一团火球坠毁。可见事故“黑鹰”直升机在空中相撞前没有发现存在撞机的可能并减速。
而两架飞机的ADS-B信息也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得以还原情况。
美鹰航空5342飞机(庞巴迪CRJ700)从南侧接近里根机场后,准备使用33跑道进行降落。在发生撞击之前,美鹰航空的CRJ700已经处于进近最终阶段,完全对准跑道准备降落了。在发生撞击失去信号时,正处于约300英尺高度(约100米),还有一分钟多就能降落。
而涉事“黑鹰”直升机的呼号是“PAT25”,从ADS-B轨迹显示,这架“黑鹰”直升机沿着波托马克河一直在100-500英尺高度之间飞行。从其航线判断,这架“黑鹰”是执行VFR规则(目视飞行规则)进行飞行。而美鹰航空CRJ700毫无疑问是在按照IFR规则(仪表飞行规则)运行。
在ADS-B记录上,两架飞机信号丢失前处于同一位置
在事故发生之后,空管的二次雷达视角回放视频也流出了。
从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两架飞机的情况
对于二次雷达视频这么敏感的信息流出有没有违反相关规定暂且不说,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空管二次雷达上完整地显示了相撞的两架飞机状态,并且可以看出航线与高度有冲突的可能性。两架飞机的标识最终交汇在一起,高度同样停留在300英尺高度。可见二次雷达的记录与ADS-B相吻合,也与现场情况相符,属于可以相互印证。
从轨迹来看,美鹰航空CRJ700的飞行航线毫无问题,如教科书一般没有丝毫偏差。闯入到美鹰航空降落航线上的“黑鹰”直升机无疑是这次空难的罪魁祸首。
那为何“黑鹰”直升机没有避让?塔台空管又在这次空难中起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根据ATC录音,我们可以还原一下塔台和“黑鹰”之间的通讯。
相撞前约1分20秒:
塔台:“PAT25,交通通报:纪念桥以南有一架CRJ客机,高度1,200英尺,正在转向33号跑道。”
PAT25:“PAT25已目视目标,请求目视间隔。”
塔台:“目视间隔已批准。”
相撞前约10秒:
塔台:“PAT25,是否看到CRJ客机?”
塔台:“PAT25,请从CRJ后方绕行。”
PAT25:“确认。PAT25已目视目标,请求目视间隔。”
塔台:“间隔已批准。”
发生撞机
可见在事故发生前,塔台空管可以清楚看到“黑鹰”直升机与美鹰航空CRJ700,但很显然空管并没有提醒“黑鹰”直升机存在航线冲突可能发生碰撞。一种可能是塔台意识到了有碰撞风险,因此提醒“黑鹰”注意CRJ;而另一种可能是塔台未掌握整体态势,没有意识到有碰撞风险,因此没有给“黑鹰”直升机明确的警告以及指令,要求其进行避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