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31 | 来源: 科普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很多古老传说和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中,蛇象征着智慧与力量,也伴随着危险与神秘,而这种双重性同样体现在它的“毒液”之中。从古代草药到现代实验室,科学家发现蛇毒不仅是蛇捕猎的“武器”,更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它精准而强效,如今已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
通过科学的力量,蛇毒正从“致命武器”转化为“治愈良药”。在这个蛇年,让我们一同探索蛇毒的奥秘,看它如何拯救生命。
蛇毒的本质
蛇毒是蛇类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生物武器”。毒液由蛇头部两侧的毒腺分泌,通过肌肉挤压从导管相连的毒牙射出,其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酶类、蛋白质和肽类组成,每一种分子都承担着特定的“杀伤任务”。这些分子之间相互协作,使得毒液在猎物体内的作用迅速且致命。
不同的蛇毒能让猎物产生不同的“死法”,包括干扰猎物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瘫痪或呼吸衰竭的“神经毒”(Neurotoxins),破坏血液细胞和血管壁,造成内出血或器官衰竭的溶血毒(Hemotoxins),直接导致细胞溶解或坏死的细胞毒(Cytotoxins),以及兼具几种效果、“超级加倍”的混合毒。
毒蛇在喷射毒液(左)以及毒腺的大致结构(右)| 图源:Londo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NoPainNoGain/Shutterstock
蛇毒的致命性源自它的高度精准作用机制。每一种蛇的毒液都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效能。以眼镜蛇为例,其毒液富含神经毒素,这些毒素能够与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阻止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可以将神经毒素比作“断电器”,它们通过切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联系,使肌肉失去响应能力,特别是呼吸肌。如果人不幸中毒,人体便无法正常呼吸,最终会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这种机制的精准性和致命性令人不寒而栗。
与此不同,响尾蛇的毒液则通过破坏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导致血液无法凝固。正常情况下,血液会迅速在伤口处凝结,防止过多出血。但在响尾蛇毒液的作用下,血液会变得无法止血,伤口出血不断,最终可能因为失血过多而致命。这种情况就像是水袋漏水,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无法储存和保存,直至水源耗尽。
一些蛇种的毒液更为复杂,像眼镜蛇和响尾蛇的混合毒液,融合了神经毒、血液毒和溶血毒等多种成分。蛇毒的这种多重致命作用,展示了它对人体的攻击方式不仅迅猛,而且广泛,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多重器官的损伤。因此,蛇毒的研究,尤其是解密其复杂成分和作用机制,成为了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