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3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科學家發現兩個埋藏在地幔深處的“超級大陸”,或顛覆人類對地球內部運作方式的認識。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發表的壹項新研究,這些地球內部的未知區域似乎比周圍其它地層(包括已知的沉降板塊)更古老且更炙熱,而且年齡可能長達5億年。
這壹發現表明,地球地幔的運作方式可能與我們的認知有所不同,可能流動性較低,且混合程度遠不如預期。
地幔深處“超級大陸”
這些埋藏於地球深處的“超級大陸”,被科學家稱為“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分別位於非洲與太平洋下方,距離地表約1,200英裡(1,930公裡)。
地震學家通過分析地震波的速度與方向變化發現了這些結構,就像超音波能顯示人體內部構造壹樣。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地震學家阿溫‧多伊斯(Arwen Deuss)表示,“沒有人確定它們是短暫現象,還是已存在數百萬甚至數拾億年。”這些島嶼周圍環繞著通過隱沒作用(subduction)沉降至3,000公裡深的構造板塊墓地。
隱沒作用是當密度較大的構造板塊(如海洋板塊)下沉至地幔的地質過程,過去塑造了地球上的山脈與火山。然而,這些“超級大陸”與沉降板塊不同,它們的溫度更高。
“我們知道這些‘島嶼’位於地核與地幔邊界,地震波在這裡變慢,因為它們很熱。”多伊斯解釋,“但高溫不足以完全解釋這些異常。”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結構的礦物晶粒比沉降板塊殘骸大得多。較小的晶粒數量多、邊界多,會增加地震波的衰減,而LLSVP幾乎沒有衰減,顯示其結構極為古老。
像地表上的水晶或鍾乳石壹樣,較大的晶粒代表更漫長的生長過程,這說明這些“超級大陸”比周圍的沉降板塊更古老,且可能未曾參與地幔對流運動。
這壹發現顯示,地幔可能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流動快速或混合均勻,而是保留了古老的穩定結構,也有助於地球物理學家更深入理解全球火山的形成與演化。
(示意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