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來源: 谷雨星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家好,我是 Mr.刀,大年初八開工大吉!
正當我們國內過年之時,在美國,原本就已經事務纏身的美國名校們恐怕也如坐針氈——
MIT、賓大、喬治城大學等17所大學,集體坐上了法院的被告席,理由是「合謀給富裕學生特殊優惠,並降低了潛在學生的經濟援助數額」。
壹項「劫貧濟富」的控訴,又壹次將其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實上,這場官司早在2022年就開始了。
數名名校畢業生向美國芝加哥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美國17所大學根據學生家庭的財富和捐贈來錄取學生。
波及的美國大學每壹所都赫赫有名,包括耶魯、MIT、布朗、加州理工、康奈爾、達特茅斯、杜克、埃默裡、喬治城、約翰霍普金斯、聖母大學、西北、萊斯、芝大、賓大、范德堡等等。
「富人孩子更具錄取藤校優勢」已是心照不宣的事實。不過,這次官司上被披露的文件和前招生官們站上的證人席,更是讓人發現:
美國精英教育儼然成為美國種姓制度締造者的幫凶。
「100%錄取」
在過去數拾年的時間裡,名校也形成壹個名為「568 Presidents Group」的聯盟,制定共同的經濟援助方案,並遵循「Need-Blind」(考上就免費!又壹所美國名校官宣新政,很多人不知道)——
在錄取過程中不考慮申請者的經濟狀況,所有申請者都擁有平等的錄取機會,能力優異者獲錄取。
「Need-Blind」在過去贰拾多年來讓美國精英大學獲得了保護,只要招生時持續依照此規則,就不受到聯邦反壟斷法的審查。
17所大學被告,問題也正是出在這裡,在錄取時,考慮了經濟狀況,被原告聲稱「違反了國會豁免規定」。
招生的時候,這些富裕學生被標記為「BSI」學生(bona fide special interest),他們的家庭是大捐助者或與董事會有聯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