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8 | 来源: 中国科学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听说你也喜欢小动物?”
“是的,非常喜欢!”
“那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猫咪还是狗狗?”
“不,我喜欢蛇。”
这让人猝不及防的回答,“直接把天儿聊死了”。作为一名喜欢小猫小狗的中国南方女性,李业诚彼时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被这位喜欢蛇、研究蛇的美国小伙儿感动,成为他的妻子兼私人科研助理;她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和对方一起深入湖北神农架的深山找蛇,并且尝试抚摸一条通体碧绿、吐着红色芯子的长蛇。
这个研究蛇的美国小伙儿叫凯文·梅辛杰,现为南京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凯文在授课中展示蛇。
研究蛇,是一件“很酷的事”
凯文对蛇的热爱由来已久。在他3岁那年,做兽医的父亲把一条5米多长的印度(专题)蟒蛇带回家。小小年纪的他不仅没有害怕,还着迷地围着它转,从此爱上了这个神奇的物种。许多人眼中冷血无情并且非常危险的蛇,在他看来却是“世界上最酷的伙伴”。
2006年5月,24岁的凯文即将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毕业。毕业前夕,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条招募信息——在中国一个叫神农架的神秘森林里,科研人员正在招募科研志愿者。东方神秘森林的原始面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罕见的蛇类照片让他眼前一亮。经过审核,他被选中,获得去神农架参与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的机会。
听说儿子要独自去中国的原始森林里找蛇,凯文的爸爸一口就答应了——毕竟,他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
“第一次到神农架,我就爱上它了!”凯文告诉《中国科学报》,在神农架科考的3个多月里,他和林区的科学家一起跋山涉水、穿越密林、徒步探寻,看到了许许多多不曾见过的蛇类,有的还是第一次被发现。他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因为被神农架、被中国深深吸引,凯文放弃了回美国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学习和研究。最终,他如愿进入在爬行动物研究领域有较好学科基础的南京林业大学。经过几年的深入学习研究,凯文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两所学校的博士学位。
在读博期间和毕业之后的几年里,他深入湖北、江西、四川、云南等多地的深山老林,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找蛇之旅。因为到神农架的次数最多,他比绝大多数造访者更了解这里的蛇。
他说,神农架蛇的种类繁多。日行性的蛇类有菜花原矛头蝮、乌梢蛇、王锦蛇、黑眉锦蛇、颈槽蛇等,其余大多在太阳落山后出来活动。通常,大家更容易见到日行性蛇类。它们白天在灌木丛里、石头缝里、溪水边出没,也可能出现在路边,或者在排水沟里。至于白头蝰等珍稀蛇类,能否遇到就要看运气了。
关于蛇,人类还有很多“不清楚”
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和当地人配合下,凯文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近些年,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40余篇与两栖爬行动物有关的研究论文。
凯文与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杨连森等共同完成了一系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研究,记录了神农架10种已知但首次在当地发现的动物。2014年,凯文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了灵山小头蛇这一常见物种的新特性。
他还结合在中国多个原始森林长达10余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撰写了《中华锦蛇》书稿。记者注意到,这本厚厚的书稿,详细介绍了散布在中国境内的19种锦蛇的外形、习性、分布等特点,书中大量的图片都是凯文带着学生采集拍摄而得。目前这本书的中英文对照版本已经编纂完成,正在联系出版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