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2-22 | News by: 念兹集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朋友给我转了一个短视频。看了一下,是河北新闻网官方视频号报道的《小伙每天花40万包场请人看哪吒》。
先说报道内容的准确性问题。标题是“每天花40万”,但未介绍持续时间到底有多久。一个星期内的“每天”?还是一个月内的“每天”?
CDT编者按:请点击此处查看原视频。该链接指向中国大陆“抖音”软件,为了您的安全性请慎重考虑。
身为《河北日报》旗下的官方视频号,基本报道业务,有点尴尬啊。
看评论,有人觉得小伙做得很好,万一能让票房冲上影史第一,那是国漫的扬眉吐气。
也有人反对,觉得争这种虚名没啥意义,有这钱不如踏实救助一下贫困人口。
新闻未介绍这小伙是干啥的。假设小伙用的是自家钱,这属于个体自由,无论价值观上如何去评价小伙的行为,我们都需要尊重个体自由。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我命由我不由天,你真的敢让孩子记住这句话吗》。事后有朋友问,鼓励“不认输、不认命”的初衷总是好的吧?
我并不否定《哪吒》这部电影,写《我命由我不由天,你真的敢让孩子记住这句话吗》,起因是关注到很多家长带着未成年人观影,怕未成年人不能准确理解“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这句台词,把这股狠劲用错了地方。毕竟,我做过多年的未成年保护志愿者,这方面的案件,见得还是挺多的。
如果不考虑未成年人这个前提,我支持文艺作品中宣扬“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的抗暴精神。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如果真有成年人看了“我活不活无所谓,但我要你死”这样的台词,内心中生发出一种豫让刺杀赵襄子、朱亥击杀晋鄙式的勇气和决绝,那倒真是复兴了春秋精神。
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最文化绚烂的时期就是春秋,不仅有百家争鸣,更有“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客。诗人李白的《侠客行》,歌咏原型就是朱亥击杀晋鄙。-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