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6 | 来源: 红星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月25日,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本月初,两名科考队队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的溶洞内潜水时失联,后经当地公安、应急等多部门69个小时的联合搜救,最终成功将失联队员营救出来,引发关注。
2月26日,参加过多次溶洞救援的专业人士宋先生(化姓)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溶洞内、尤其是溶洞内的水下地形非常复杂,且很多水域的水体浑浊,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水下机器人无法替代专业人员完成救援工作,而相比于7年前发生在泰国的少年足球队队员被困洞穴的救援,由于地形情况未知等原因,救援难度更大。
潜水爱好者:
此次救援的有利条件是溶洞内温度较稳定
中国红十字会公众号此前发布消息介绍,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来到活旺河源头溶洞进行科考。其间有5人潜入水下洞穴,当日19时返程时发现2名同伴失联,于是拨打报警电话请求救援。
2月6日4时30分许,救援人员在水下16米处的溶洞气室内成功搜救到第一名失联人员周先生,1个半小时后成功将其救出溶洞。2月8日18时50分许,失联者小周在水下28米深处的一个溶洞气室内被救援人员发现,当天20时30分许,小周被成功救出溶洞,而此时救援人员已经救援69个小时。
据中国红十字会公众号介绍,从目前公开的报道和所知资料来看,此次救援创造了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成功案例。
▲救援人员在溶洞内进行救援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2月26日,潜水爱好者方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广西有比较丰富的溶洞资源,因此近些年吸引了不少潜水爱好者前去体验潜水。但是大家多数是在开放水域,通俗说就是虽然是在溶洞内,但是水面比较开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上浮。“而从这次的救援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潜水者是进入了有气穴的溶洞内部,危险性肯定是陡增的。”
红星新闻记者从公布的救援示意图上看到,发现第二名被困者的位置位于水下28米处的一个溶洞气室内,而该地方距离救援队员出发的位置约500米。
据此前新闻报道,此次被困的两名潜水者没有携带水下引导绳,方先生表示,按洞穴潜水规范来说,这样的下潜一般是需要有引导绳的。可能是因为大意或潜水者临时改变路线,而没有引导绳,否则在水下无法判定方向时摸着引导绳也能返回。不过这次救援的一个有利条件是溶洞内的温度比较稳定,可以看到救援人员在进入气穴后面罩上是有水汽的,这说明被困人员长时间所待着的空间内温度是比较高的,这样其实避免了被困人员的身体失温。
专业人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