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7 | 來源: 天天副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帝 | 字體: 小 中 大
20:30就寢,3點即起;起床後先練壹套“拾常導引術”;每日御膳雖達百品但“食不過叁匙”;早餐既吃“冰糖燉燕窩”,也喝粳米粥。
乾隆皇帝(1711—1799年)享年89歲,是自秦朝到清末265位皇帝中最高壽的壹位,當稱帝王壽魁。乾隆伍拾八年(1793年),乾隆皇帝83歲壽辰,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參加了他的壽宴後,在日記中寫道:“觀其風神,年逾八拾叁,望之如六拾許人,精神矍鑠,可以凌駕少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壹個奇跡。那麼,乾隆皇帝的養生秘笈究竟有哪些呢?
●食飲之律●
御膳規制與藥膳養生
乾隆帝的飲食養生,深植於傳統醫學與滿洲習俗的交融之中。據《清宮膳底檔》乾隆肆拾八年正月檔案記載,每日寅正叁刻(凌晨4:45),御膳房必呈“冰糖燉燕窩壹品”,佐以“老米水膳”(粳米粥)。這種“晨起先潤肺”的慣例,源自太醫吳謙《醫宗金鑒》所載“燕窩甘淡平,養陰潤燥,補中益氣”之說。而《老老恒言·飲食》中“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的論述,更被乾隆化為實踐,其御制《食粥詩》自注雲:“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壹日清爽。”
對於葷腥之物的節制,乾隆恪守《黃帝內經》“伍谷為養,伍果為助”的古訓。中國第壹歷史檔案館藏《乾隆叁拾年江南節次膳底檔》顯示,南巡途中每日御膳雖達百品,但皇帝僅取“爆炒雞、燕窩鴨絲、小饅頭”等數品,余皆賞賜隨行官員。這種“食不過叁匙”的節制,與《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中“凡人飲食之類,當各擇其宜於身者”的祖訓壹脈相承。
乾隆皇帝常服的補益增壽的方藥有六種以上,其中最主要的當屬龜齡集和松齡太平春酒。龜齡集以龜齡作方名,取長壽之意,是明代方士邵元節獻給嘉靖皇帝的御用方劑,具有溫腎助陽、填精補血的功效。故宮博物院現存《龜齡集方》藥匣,內附乾隆御批:“此方乃皇祖所賜,服之覺丹田溫暖,迥異他藥。”考《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此藥含鹿茸、鎖陽等贰拾八味藥材,需經九拾九道古法炮制,佐證了清宮“以藥入膳”的養生傳統。
松齡太平春酒則是在乾隆拾伍年肆月初柒日,由劉滄州獻入宮廷,經太醫劉裕鐸審查、增減藥味後上奏的滋補健身酒劑。此酒具有養血活血,健脾行氣安神的功效,被乾隆皇帝認為是長壽仙方。
●騎射之訓●
武備傳統與導引之術
作為馬背上得天下的滿洲帝王,乾隆將“騎射為本”的家法升華為養生之道。據《清高宗實錄》統計,自乾隆六年(1741)至六拾年(1795),共舉行秋狝大典肆拾次,每次行圍贰拾余日。《御制詩贰集·射熊》詩注記載:“乙酉秋木蘭,朕連發叁矢殪(yì)兩熊,蒙古王公皆驚為神勇。”時年皇帝已柒拾肆歲,其騎射強度可見壹斑。這種“動形以達郁”的養生觀,正合《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論。
深宮中的導引術更具系統。導引術,中國古人稱之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清宮醫案研究》收錄乾隆朝《起居注》,詳載皇帝每日寅初(凌晨3點)即行“拾常法”,都是我國古代導引術中的導引動作:
叩齒:先叩大牙,再叩前牙,次數不限。然後以舌頭抵上顎,再滿口攪動,待唾液增多時,鼓漱拾余下。有固齒功效。
咽津:即古代稱服玉泉法。用舌抵上顎,待唾液增多時咽下。
彈耳:以兩手掩耳,手指貼住腦後,然後以食指壓在中指上,再用食指彈後腦部贰拾肆次,能去除項後風池穴的邪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