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7 | 来源: 谷雨星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家好,我是熊靓,一位刚结束加拿大陪读回国的妈妈,曾经是一名记者,为此采访过100多位海外陪读妈妈和中国留学生们。
中国式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总是愿意牺牲自己,更精确地说,中国妈妈打头阵:只要孩子需要,放弃工作去陪读并不少见。
最新一次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就读加拿大中小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较2021年增加了23,290人,达到了91,980人次。
十万加拿大小留学生群体,如果一半的孩子需要陪读,预计就有五万陪读妈妈,加上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澳洲等则会更多了。
换句话说,每年估计有将近10万中国陪读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只身奔赴异国他乡。
这些曾在国内顶着企业高管、医生、教师等头衔的妈妈们,选择陪读后一切归零,无论曾有着何等光环,都变成了众多海外学区房里的“时差母亲”。
而当孩子入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后,更显孤独的陪读妈妈的生存现状,更是每天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今天,谷雨星球希望来聊聊陪读妈妈的现状:我们时常惦念孩子在国外好不好,却时常忘了问一问那些奔赴海外的陪读妈妈们过得怎么样?
故事一:陪读妈妈街的鄙视链
我陪读的地点在加拿大万锦市。
万锦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城市,总人口数有37.8万,华人几乎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
从中小学教育来说,万锦在加拿大相当于北京海淀区的存在。“华人卷”无处不在,这也把万锦市大批的中小学推到了整个加拿大中小学排名的前列。
万锦有多少陪读妈妈,至今没有任何官方统计。从我在女儿同学中的调查来看,妈妈陪读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0%以上。
在万锦,有一条陪读妈妈街,就在我住的Wismer社区的附近。从街头走到街尾,我数了下一共有三十六户,其中三十五户都住着带着孩子的陪读妈妈。
■我女儿当时念的高中就是万锦排名靠前的学校
陪读妈妈街的房子是由独立屋(独栋别墅)、半独立屋(叠拼别墅)还有Townhouse(联排别墅)组成。其中最小的户型是150平米,最大的户型是400平米。
她们中有人是自己带着孩子单独住在Townhouse里,有人和另一家合租在独立屋中。
在这条陪读妈妈一条街上,住着我在加拿大认识的第一位陪读妈妈晓晨。
晓晨两个孩子都在香港出生,她独自带着孩子们住在一套200平米的半独立屋里。她说自己很少跟这条街区的陪读妈妈一起玩,宁愿开车到十公里以外,去找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小学同学聊天,也不愿意跟住在隔壁的陪读妈妈社交。
“刚到加拿大时,我还挺愿意做好吃的给邻居们送一送的。参加过几次聚会后,几个英语好的妈妈都是用英语聊天的,我坐在那里一句都听不懂,也插不上话。后来也没人愿意带着我这个拖累玩,我也不愿意舔着脸往上蹭,没意思!”晓晨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