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1 | 来源: 德国之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长平观察:“我们也知道他知道我们知道他在说谎,但是他依然在说谎”
本周二白宫宣布新政:今后由政府决定哪些媒体可以加入白宫记者团。时事评论作家长平回顾了他十五年前在中国媒体专栏中发表的“权利大白话”,警示特朗普政府正在系统性地向习近平和普京学习媒体管制。https://t.co/wqdnaqsZV8 pic.twitter.com/R5FajvJR0I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February 28, 2025 本周二(2月25日),白宫宣布新政:今后由政府决定哪些媒体可以加入白宫记者团。时事评论作家长平回顾了他十五年前在中国媒体专栏中发表的“权利大白话”,警示特朗普政府正在系统性地向习近平和普京学习媒体管制。
“我们知道他在说谎,他也知道他在说谎,他知道我们知道他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知道我们知道他在说谎,但是他依然在说谎。”如果有读者碰巧读过我讨论美国总统特朗普言行的文章,哪怕只读了其中一篇,比如最近写的《长平观察:十八年后,普京成了幕后老大》,也会立即抢答:这段话说的就是特朗普!
这段话,如果把其中的“他”替换为“他们”,据说是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 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用来描述苏共专制政权的。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它在中国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被借用来描述中共宣传和舆论管制。
又过了二十年,特朗普把它搬到美国白宫进行了完美的实践。而且,他以一己之力(“他”),干了整个系统的活(“他们”),实在是让他的专制前辈们佩服。
不过专制前辈们并不傻,他们知道,个人无论怎样横冲直撞,也不能替代系统性的舆论控制。这不,特朗普政府已经学到了一点:本周二(2月25日),白宫宣布新政:今后由政府决定哪些媒体可以加入白宫记者团。
这项新政终止了美国一项近百年的自由传统:由独立的白宫记者协会(WHCA)负责管理这个轮换制记者团队,负责报道总统在华盛顿及出访期间的活动。
“这项举措破坏了美国新闻自由的独立性。”白宫记者协会主席尤金·丹尼尔斯(Eugene Daniels)谴责了这一新政说,“这意味着政府将决定哪些记者可以报道总统活动。在一个自由国家,领导人不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记者团队。”
有同行在一个平台上分享了这一信息,我评论说:Naive(天真)。大家会心地笑了。大家都明白,当一个政府开始制度性地引进舆论管制,那只是一个可怕时代的开始。
这个笑点的背后还有苦涩的讽刺。2000年10月,时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张宝华的提问时留下了一句名言:“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简单,有时很天真。”特朗普和白宫发言人可以直接拿过去使用了。
中共对媒体的管理,从行业准入、资格审核、干部管制、审稿流程到经济惩罚,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通过这套制度,中共将媒体管理者变成忠实于自己的仆人。关于这些管理制度,我写过无数介绍文章,也免费送给特朗普先生学习照搬,例如《长平观察:荒诞的媒体管制越来越紧》。
当然,经历过专制政权舆论管控的媒体人,都可能忍不住指点正在虚心学习的特朗普政府,比如《纽约时报》白宫首席记者彼得·贝克(Peter Baker)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作为一名曾在普京执政初期担任莫斯科记者的记者,这让我想起了克里姆林宫如何接管自己的记者团,确保只有顺从的记者能加入。”
我在十五年前的权利大白话,轮到今天的美国同行来说了
2010年,我在发表于中国媒体的专栏文章中,介绍了知名白宫记者海伦·托马斯(HelenThomas)。她是白宫记者协会首位女记者、首位女主席,报道白宫近六十年,经历十位总统,享有“白宫记者团团长”的雅号。她以对权力毫不留情的追问而出名并受到广泛尊敬,让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下不了台。肯尼迪曾讽刺她,“假如扔掉手中的笔和采访本,海伦也会是一个好姑娘。”尼克松对她示好,但是她第一个在报道中说出他应该辞职。奥巴马对她也非常尊敬,但是她严厉地批判他的政府企图控制媒体。对布什政府,她刻薄嘲讽,称其“史上最坏”,甚至说假如其副总统切尼要参加总统竞选的话,她就要自杀。
当年,海伦·托马斯于90岁从白宫记者席位退休,并在2013年辞世。倘若她在天堂中俯瞰白宫,会不会收回“史上最坏”的点评?甚至像中国网民一样,深情怀念起“长者”的风采来?
和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我写那样的文章,用意并不在于仰视美国“自由灯塔”,而是借此介绍言论自由的观念,作为“应然”的人权状态。因此,我会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写起,比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我写道,按照法学家弗里德里克·绍尔的分类,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了三种言论自由。第一种是“意见的自由市场”,第二种是民主政治的需要,第三种是自我表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