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2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澤倫斯基跟川普和范斯在白宮吵了起來,壹整天事件繼續延燒,小澤被轟了出去,約也不簽了,中飯也不吃了。 壹邊上電視台辯解緩頰,另壹邊記者會宣布電網不修了,軍援也停了。 歐洲贰拾幾國領袖發表聲明挺小澤,普京那邊卻在偷著笑。 網上更是吵成壹團,川粉繼續奉行“兩個凡是”:“凡是川爺作的決定,我們都堅決擁護; 凡是抵觸川爺的言論,都是的左派余孽。”挺小澤的這派壹日之間突然得到過去“疑美論”者的大力相挺:“你看,就說川普不可靠吧!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他遲早會把台灣賣掉。”
把外交簽約儀式當成館長直播
陰謀論也在硝煙與口水中肆起。 歐洲外交官懷疑小澤是被川普下套設計了,另批人則猛批左派媒體只剪接那吵架伍分鍾,沒看完全程50分鍾。 說實話,發生這種超級火山爆發等級的外交災難,對川普,對小澤,對范斯,沒有壹個會是獲益者,爭辯誰對誰錯完全沒有意義。 人們愛看武俠片李小龍高手過招,但叁個徐娘大嬸打泥巴戰,就壹句“惡心”總結。 會任令這種外交災難發生,只能怪說整個程序設計太過粗糙,把外交簽約儀式當成了館長直播,結果不出意外的就出意外了。
通常,國家元首見面峰會,開場式都是簡單的禮貌性講話個叁伍分鍾,拍個照,握個手,以示友好,接下來再進去關門密談。 談話的最後壹個議題,常常是“等下記者會要講什麼?”喬好了再出來開記者會,即使有爭議,也不會鬧到撕破臉互罵。 這是幾千年來古今中外各國吵架翻桌,消耗掉幾千個外交使節的腦袋,透過慘痛的經驗教訓與不斷修正,才逐漸發展出來的國際社會共識與禮節。 人類社會是從斯巴達那種會把來使丟進坑裡,花剌子模那種把蒙古來使的頭顱裝盒送回去,逐漸演進出這些繁復的外交儀節的。 先禮貌性見面拍照,再關門密會,最後出來開記者會,也是在媒體時代行之有年的運作方式,但這壹切,都在這壹天讓叁個網紅給毀了。
關門密會的意思,是讓各方能誠實表達自己的立場與困難,把爭議攤平,再來想解決方案,遠好過公開場合談話,各自都有不同立場的支持者要交待,於是根本無法達成協議。 這也正是立法機構黨團協商公開化後,就很難達成協議的根本原因。 外交程序的設計,跟老司機開車壹樣,重點不是不去撞人,而是不要被別人撞。 外交慣例就跟“防御性駕駛”壹樣,防止的就是雙方領導者公開吵架撕破臉,以後就難救了。 但不幸的是,白宮卻在閉門會前,在雙方還不確定意見壹致,沒有喬好對外各自說法前,安排了近壹個小時的記者會。 前叁拾多分鍾川普與小澤還有說有笑,直到范斯插嘴進來,小澤就爆了,這壹切原先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只能說,白宮原本應該不是要設計小澤,卻沒料到范斯這個鄉巴佬土制炸彈擲彈兵,丟顆炸彈出來就引發了連鎖反應。 范斯當個網紅演講者挺好,但擔任外交任務就沒有不出事的,他最適合去的地方,應該是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那裡是造核彈的,最需要這種連鎖反應人才。
叁個網紅屁孩,自以為流量就是壹切,開罵就是說服,打斷人家講話就是最新的網絡禮貌。 (美聯社)
美烏礦產協議之過急
除了會面程序問題,更重要的是整個美烏礦產協議實在是之過急,而且粗糙無比。 難道川普不知道,小澤最在意的就是“安全保證”,他要的其實只是壹種政治承諾,加入北約、輸送武器也是壹樣,因為普京是個從來不遵守協議的詐騙慣犯。 川普為了與普京達成交易,不能在明面上表態力挺烏克蘭也可以理解,但川普不知道有“密約”這種東西嗎? 雷根當年為了繼續“聯中制俄”,與中共簽了“八壹柒公報”,限制售台軍武的質量與數量,但私下又向台灣發出了“六項保證”,保證對台軍售沒有終止日期,不會諮詢中共意見,也不會逼台灣與中共談判。 這六項保證不但寫成備忘錄,後來還得到美國國會通過成為正式文件。 川普真想保障烏克蘭又達成俄烏停戰,大可在礦產協議中含糊其詞,但私下用備忘錄具體化對烏保障,且送交國會密件認可,不用在那邊壹直與小澤吵嘴,唬爛經濟協議將如何能保障烏克蘭安全? 說實話,美國、中國、俄羅斯,在全世界有多少礦場? 派了多少民間私人軍隊保衛? 遇上兵變或叛亂,還不是各自落跑? 瓦格納集團主要業務之壹,就是保衛非洲礦區,後來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