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5 | 來源: 日新說Copernicium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日內瓦講台上的皇帝
1936年6月30日,日內瓦和平宮的國際聯盟迎來了壹位極為特殊的致辭者:埃塞俄比亞領導人、皇帝海爾·塞拉西(Haile Selassie)准備登上講台,向第16屆國聯大會全體會議發表演說。塞拉西皇帝是歷史上第壹位向國聯大會致辭的國家元首,但是對於他,以及他的國家而言,這些榮譽顯得蒼白甚至是諷刺。用塞拉西自己的話來說,“國家元首本人在大會上發言還沒有先例。但是,壹個民族成為這種不公正的受害者,面臨在侵略中被拋棄的威脅,這也是沒有先例的。”
壹個多月之前,另外壹個國聯成員——意大利王國——占領了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宣告第贰次埃塞戰爭的勝利。皇帝本人與部分家人、隨從不得不經由英屬吉布提流亡海外。在大會主席邀請皇帝上台時,將他介紹為“埃塞俄比亞皇帝陛下”。
盡管意大利代表團已經提前離去表示抗議,在場的意大利記者還是對此報以噓聲和哨聲,仿佛意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Victor Emmanuel)才是此時此刻“意屬東非的正當統治者”。憤怒的羅馬尼亞代表尼古拉·蒂圖列斯庫(Nicolae Titulescu)對這些記者大喊“把野蠻人趕出去!”,這才為流亡中的皇帝清理出安靜的會場。
蒂圖列斯庫所言不虛——在國際聯盟的框架內,意大利與埃塞兩國孰為“文明”,孰為“野蠻”,確實不能以殖民帝國的“文明標准”壹言蔽之。1923年9月28日,埃塞俄比亞加入了初生的國際聯盟,成為繼南非聯邦和利比裡亞之後第叁個加入的非洲國家。
與其他兩者不同,埃塞俄比亞人民對自己從未被殖民統治這壹事實感到驕傲和自豪——1889年,埃塞與意大利締結了《烏恰利條約》,作為所謂“文明國家”的壹員,意大利在這份文件中承認了埃塞政府合法性,並同意向埃塞出口軍火,以換取該國對意大利對於已經實際占領的厄立特裡亞和提格雷地區的承認。
但就在這份開篇宣稱“意大利國王陛下和埃塞俄比亞萬王之王陛下之間將有永久的和平和持久的友誼”的條約僅僅柒年之後,1895年,意大利軍隊踏上了埃塞的國土,試圖在瓜分非洲的浪潮中鞏固在東非地區的勢力范圍,甚至是建立壹片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1896年3月2日,在埃塞俄比亞北部提格雷地區的阿杜瓦戰役中,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贰世(Menelik II)領導的埃塞軍隊成功擊敗了意大利王國的入侵軍隊,標志著第壹次埃塞戰爭的終結。
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大陸上的第壹次重大失敗不僅是阿杜瓦戰役所代表的軍事失敗,更是意大利政府毫不掩飾地撕毀《烏恰利條約》,違背其條約義務、和平承諾而發動入侵所帶來的道德失敗。
在此後的幾拾年中,從改造部族制度,創立憲法,建設現代化工業與交通體系,到加入國聯、廢除奴隸制、改善婦女待遇和國家醫療與教育體系,埃塞艱難地進行著現代國家的建構,也不斷融入國際社會。即便是對於自詡“文明世界”的國際聯盟成員國來說,堅韌與獨立的埃塞俄比亞也絕不是壹個他們可以輕易忽視或者貶低的非洲國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