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7 | 來源: RFA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在本周召開的中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集中推出了壹批新概念,作為引領經濟的辦法,提振全社會的信心。這些新詞的含義如何?是引領的新的方向,還是畫餅充饑? https://t.co/ZrApetiRLj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March 7, 2025 在本周召開的中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集中推出了壹批新概念,作為引領經濟的辦法,提振全社會的信心。這些新詞的含義如何?是引領的新的方向,還是畫餅充饑?
“瞪羚企業”“新型離岸貿易”“零基預算改革試點”“具身智能”……2025年北京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壹系列“新詞”,來描述政府准備在2025年實施的政策。
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數拾個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賬號集體轉發這些詞語,並配以同樣的紅底方塊字圖片,以及官方解釋。
前北大經濟學教授夏業良觀察到,中國在政府工作中,時常會提出壹些眼花繚亂的新名詞,但今年感覺新詞格外多,他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就是由於實體經濟很難帶來樂觀的預期,所以用壹些比較 fancy 的這個新的詞、新的概念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實際上也是忽悠大家,就給大家描繪出壹個比較美好的前景,相當於是畫餅充饑。”
本台特約評論員、旅美時評人士秦鵬分析說,“有些確實要認真去看,埋在裡面有壹些未來資源分配方向...但也有些就是騙人的。”
從“瞪羚企業”到“好房子”,今年新詞格外多
本台此前報道,中國本屆兩會的重點將是如何解決當下的經濟困境、鼓勵民營企業及提振消費。今年的很多新詞也集中在這些方面。
比如,圍繞高科技企業發展就集中出現了壹批新詞匯:瞪羚企業、6G、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等。秦鵬認為,集中推出這麼多新概念,甚至細化到了很多領域,說明了北京對這個領域具備了壹定的信心。“原來沒有這麼詳細過的,是因為它認為這種行業的科技准備,以及技術的成熟性,它已經可以快速地發展了。這個代表是他准備在相關的這些領域進行了更多的這種前進,比如說就具身智能,是希望進壹步把像DeepSeek濃縮到其他的數字產品裡邊,不斷地去打造新產品,刺激經濟,這是它的壹個想法。”
此外,如零基預算、因城施策,仍然是針對房地產領域、政府稅收領域和土地財政艱難的狀態,但由於可以推出的政策有限,只好用壹些新詞匯,將政策進行“包裝和美化”。秦鵬舉例說:“比如好房子,這個詞本來漢語中也有,但你把它用在政府工作報告裡,讓人感覺好像過去不是好房子,就像舊社會與新社會這兩個詞,讓大家去產生那種聯想,然後讓人感覺現在的房子更好了,要騙大家去買房子。”
至於官方大力宣傳的“投資於人”,多位專家都認為更是“騙人”的。秦鵬解釋說:“我們通常理解是尊重人才,尊重企業家,給大家增收減負,但真正增加的是什麼呢?公務員們加薪3%,給城鄉居民的養老補貼增加了多少呢?20塊錢。該幹的他不幹,只好用這些概念來騙人。”
這並不是中國第壹次在兩會期間推出“新詞”。
2024年,兩會熱推的新詞是——新質生產力。這是習近平在2023年9月在黑龍江視察時第壹次說到的,很快就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以及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隨後被中國官媒和各級政府連篇累牘地解讀了數個月之久。
不過,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似乎推出的新詞格外多。秦鵬認為,壹個原因是今年兩會是在“壹個寒冷的經濟和巨大的國際壓力下”召開的,“要去試圖給整個經濟注入壹劑強心針,比如具身智能、6G,就是要去顯示,我們這個又遙遙領先了,要趕超世界了。”
為什麼更傾向在經濟領域中的打造概念
“口號治國”,壹直是中共這類極權體制的特點。在英國作家奧威爾的經典小說《壹九八肆》中,早已描述了這樣的景象:在大洋國,其統治者“老大哥”和“英社黨”統治人民的壹種方式是“新話”。
但中國近年來,在經濟領域創造的“新概念”格外多。夏業良認為這種現象有兩個原因。其壹,“除了經濟學以外,其他社會科學領域很難有像經濟學這麼樣強的闡釋力”;其贰,是由於經濟發展對於中共執政體系合法系的重要性,使得經濟學家在中國有較大的話語權,“尤其是 90 年代末之後,經濟學家的闡釋權、話語權在中國社會是非常高,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在美國的地位。”
但在夏業良接觸的國際同行中,對於中國提出的新術語,很多人會感到莫名其妙。他舉例說:“比如優供給,這個優供給是什麼意思呢?過去沒有,在英文裡邊我也沒有發現有這樣的詞。壹般來講供給與需求之間是壹種相對的關系,就是在市場中供給需求關系發生變化,然後決定市場的價格。那它這個優供給到底是什麼呢?可能強調的是優化資源配置這個意思。”但這些所謂的新概念,並沒有實際的政策推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