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6 | 來源: 芥末堆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提到數學,人們總是首先想到那些復雜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論,數學也因此常被視作壹門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學科。然而,無論是對於科技領域的發展,還是對於個人邏輯思維的提升,數學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千行百業,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當下,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的發展和本土創新人才的培養,始終是科學界和教育界關注的焦點。
面對教育焦慮,如何探索出更適用於當下時代的數學教育體系?如何走出中國式教育的困境,為科技發展和學科建設培養本土頂尖人才?
知名科普創作者、清華大學校友李永樂直播專訪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分享當下我們該如何打破教育困局,解鎖數學在當代的無限可能。
01
培養頂尖學者不能急功近利,學會選取有意義的問題比刷難題更重要
李永樂:您在這本新書《我的教育觀》中談到了家庭教育對您的影響。而且您的兩個孩子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的,所以您能不能跟我們談壹談您對家庭教育的看法,或者說您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秘訣?
丘成桐:家庭教育是人生文化修養的開始,沒有這個修養很難做好的學問。我想很多人不大了解,以為考試是最主要的,其實壹個人的人文修養影響到我們對學問的看法。
數學上有些重要的問題,解決了能夠影響幾拾年;也有些問題雖然很難做,但即使解決了人家也不在乎,因為沒有觸及到數學的核心部分。怎麼選取有意義的問題,其實跟文化修養有密切的關系。我觀察到很多同學花了好幾年功夫還在琢磨高考的題目,坦白講,我還沒看到哪個高考題目與數學(研究)有很大的關聯。如何選取重要的方向,對學者而言,是壹個很重要的挑戰,這與壹個人的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系。
李永樂:沒錯,您也談到了我們應該選取那些重要的問題進行研究,而不是僅僅出壹個難題去難為學生,這可能也是我們的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您在《我的教育觀》這本書中提到尊重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的教育是不是還是忽視學生的興趣而更加面向應試?像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做壹些什麼樣的變化?
丘成桐:教育要看你的目標是培養哪類學生。每年高考有1300多萬名學生,不可能都去追求最前沿的學問,也有不少成為工程師、文員等。我的目標是培養最尖端的學者,就好像壹個雁群向南飛,需要有個頭雁,其他的雁自然會跟著飛。頭雁很重要,我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帶領壹批學者做尖端研究的領軍科學家。
培養領軍學者,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家長們急功近利,老師們也迎合家長的口味。教育領域的很多成規也差不多如此,很少是為了培養最尖端的學者而設計的。
李永樂:如果想培養未來的領軍人物,培養未來的科學家和數學家,那麼在現代教育中有哪些因素是關鍵的呢?您能不能給我們的家長,或者給我們教育部門的壹些工作人員壹些指點呢?
丘成桐:培養世界壹流的學者並不容易,壹流的師資很重要。目前,優秀的中學教師更多以競賽和高考為主,通過刷題,在考試中獲到最高分。然而,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的目標是要研究數學及基礎科學中最有意義、最核心的部分,刷題對此毫無幫助。
至於家長,能夠讓孩子們念書就夠了,不需要過多的指導。譬如來講,有家長擔心孩子們念英文有問題,但我們要跟全世界最好的數學家競爭,孩子們要看得懂英文的書本,這並不是說英文比中文更優先,而是沒有辦法的事。學生們壹定要學英文,要學得好,同時要能夠將自己的想法用英文表達出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