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25 | 來源: 新京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被認定見義勇為?”這個問題,63歲的彭秀環25年也沒想通。
她的手機裡,保存著拾來條見義勇為的短視頻,有此前媒體報道的,湖北仙桃壹男子騎白馬下河救人;也有就發生在她身邊的,壹位街坊鄰居扶起了摔倒的老人,街道工作人員上門給對方頒發獎狀。
“他們都能被評獎,我們當年是救了25條人命!”如今提起這個話題,彭秀環仍情緒激動,她壹口閩南話,嗓音高亢,食指在手機屏幕上使勁劃拉。
1999年,廈門遭遇了壹場特大台風,25位漁民被困孤島。新店鎮劉伍店村村民彭秀環組織肆名村民冒死前往救援,然而在事後的市級表彰上,被表彰的只有村支書和另壹位曾拒絕救人的村民,真正的救人者卻榜上無名。
為討回公道,彭秀環起訴過冒領者,獲救者們為她簽名作證。25年裡,她不停地在向各級部門申訴。2004年,廈門市委辦公廳、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撤銷對冒領者的表彰。
但彭秀環和肆位救人者卻沒有等來“正名”。2024年,廈門市相關部門回復稱,根據相關文件規定,申請見義勇為應當自發生之日起兩年之內提出,彭秀環申訴的情況已超出有效期限,無法對其認定。
這成了彭秀環的壹個心結。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地方對見義勇為的認定和表彰都有不同規定,他呼吁將見義勇為納入國家統壹立法,減少地方標准不壹導致的認定難題。“對於見義勇為行為的標准、時效等問題應當由國家層面立法予以規定,至於具體的表彰形式,可以由地方來決定。”
▲彭秀環整理這些年為討回榮譽准備的資料。受訪者供圖
━━━━━
台風中救人
笠成礁,是距離廈門高崎國際機場最近的壹個小島,當地人又稱為“籬蟒島”。贰拾多年前,島上壹片荒蕪,只有零星幾幢附近漁民搭設的簡易房。
1999年10月9日凌晨3點半,彭秀環的丈夫蔡進源與弟弟壹同出海。沒多久,蔡進源發現不對勁,風浪越來越急,駕駛的小木船開始失去控制。
蔡進源遭遇了漁民生涯裡最大壹次台風——14號台風丹恩,強度歷史罕見。
據當年的新聞報道,氣象部門報告,台風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3級。受天文大潮影響,海面掀起4米高的巨浪,岸上半數以上的樹木被攔腰折斷或者連根拔起,台風造成了廈門市13人死亡,3人失蹤,727人受傷,直接損失達到20億元。
暴風雨愈來愈急,小木船滲水,蔡進源和弟弟被風浪推向了籬蟒島。和他們壹同被困孤島的還有鄰村的23位漁民,19位來自丙洲村,4位來自瓊頭村。
陳後挺是丙洲村被困漁民中的壹位。贰拾多年前,他和丙洲村其他村民投資漁排養殖。這是壹種用泡沫、木板、毛竹做成方格狀漁排漂浮在海面,並在方格網箱裡進行水產養殖的生產方式,漁民們在漁排上建起小屋,生活起居都在海上。
台風來臨時,陳後挺和其他村民的漁排被風浪撕碎,他們也逃向了籬蟒島。陳後挺向新京報記者回憶,當天島上昏天暗地狂風驟雨,放養牡蠣的漁民搭建的簡易房屋都被摧毀,被困漁民只能躲進山洞裡。
幸運的是,長期生活在海上漁排的漁民有配備手機,可以用來與外界聯系求援。當天早上7點多,蔡進源借來手機打給妻子彭秀環,說可能回不了家,電話很快掛斷再無信號。下午5點多,彭秀環接到第贰個電話,蔡進源告訴她,他們壹整天沒有進食,又冷又餓,被困者中還有壹個10歲的小女孩快要昏迷了,“所有人都快撐不住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