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0 | 来源: 上观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微短剧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电视剧形式,它以短小精悍、台词精练、节奏紧凑、戏剧冲突强烈等鲜明特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功地开拓了电视剧的新领域。
今天,微短剧迅猛发展,应兴应革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革命历史题材微短剧。纵观已有的微短剧,革命历史题材少之又少,而其中能称之为精品的几乎没有,这是当前和未来微短剧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是一名党史工作者,因工作关系,先后参与了电影《邓小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觉醒年代》《破晓东方》《西北岁月》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包括微短剧在内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品,让当代青年喜欢它,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中华文明营养,增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文明传播力,是电视剧工作者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真实与虚构这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对此,我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它是“戏”还是“史”
第一,是怎样认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属性,即它是“戏”还是“史”的问题。
长期以来,网络和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革命历史教科书的翻版,是影视化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它的本质是“史”,不是“剧”,不能“戏说”。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毫无疑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具有特殊性的文艺作品。它以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会议和重大历史决策为叙事中心和创作对象,因为重大,它必须真实,不能任意编造,否则就是篡改历史,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但是,应该看到这种特殊性并不能影响它作为文艺作品的根本属性。从本质上来讲,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属于艺术范畴,是一部戏。它不同于纪录片和历史书,不是原汁原味地记录历史,更不是复制历史。历史是无法复制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是去考证历史,也不承担揭示历史真相的功能。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故事,是编剧从史料出发把它变成故事,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刻画历史人物,用艺术的方法来展现历史、揭示历史规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