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1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稻米是全球数十亿人赖以为生的主食,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可能会使稻米中的砷含量上升。
稻米是全球超过一半人口的主食,每天食用稻米的人数超过小麦或玉米。
因此,科学家们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引起了关注:随着碳排放上升、地球气温升高,稻米中的砷含量也会随之上升。
稻米中含有砷的问题早已为人所知。几乎所有稻米都含有砷,这种有害的天然化学物质会累积在水田土壤中,进而渗入种植的稻米之中。不过,米粒中砷的含量变化很大,从远低于监管机构建议的安全上限,到数倍于该上限都有可能。
然而,即使只透过食物或饮水摄入微量的无机砷,也可能导致癌症及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降低稻米中的砷含量。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烹煮方式可以帮助去除部分砷(详见文末相关建议)。
中国或增千万宗癌症病例
这项针对无机砷累积的最新研究发现,随着气候变迁,这个问题可能会加剧。研究团队在中国四个地点,于实验条件下栽种了28个不同品种的稻米,并持续观察长达十年。
他们发现,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及气温上升,稻米中的砷含量也会增加。随后,流行病学家依据现今的稻米消费量进行模拟,推算砷含量的增加可能会在中国额外导致约1930万宗癌症病例。
“已有无数研究证实无机砷是致癌物,会损害肺部健康、心血管健康——问题清单非常长。”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健康科学副教授刘易斯・齐斯卡(Lewis Ziska)说。
他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说:“气候变迁的两大指标——二氧化碳上升与气温上升——都导致了更多的砷累积。”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所设想的最坏情境,甚至超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采用的高排放“维持现状”情境。
最严重的预测情境是假设从2025年到2050年间,全球气温上升摄氏2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00个“百万分之一单位”(ppm)。但这仍提供了一个警示:如果碳排放未受控制,未来稻作可能面临的风险。
虽然这项实验在中国进行,但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影响也可能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等地所种植的稻米,因为无机砷在全球稻米中都相当普遍。
“我们不是第一个研究二氧化碳的,也不是第一个研究气温的——但我们是第一个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实地环境中进行观察的人。这正是让我们震惊的地方。”齐斯卡说。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侷限性。例如,它假设到2050年人均稻米摄取量与2021年持平,但事实上,当国家经济变得更富裕,稻米消费往往会下降。
另一方面,它也假设人们将一如既往地以白米为主食,然而白米因加工过程含有的无机砷比糙米少;如果消费倾向转向糙米,砷暴露量可能会更高。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生物科学学院教授安德鲁・梅哈格(Andrew Meharg)表示,这是“至今在这一主题上最全面的研究之一。这项研究的严谨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梅哈格长期研究稻米与砷,但未参与本次研究。
当稻田被淹没时,土壤中的厌氧细菌因缺氧而转化为砷。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