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2 | 來源: 光明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4月19日上午,2024年度人民文學獎在肆川瀘州古藺縣舉行頒獎典禮,此次頒獎首次增設了“傳播貢獻獎”,網絡帶貨主播董宇輝獲得該獎項。
這也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討論。祝賀其獲獎有之,非議也隨之而來,“董宇輝居然獲得了文學獎”“主播為什麼能獲文學獎”“他不是經常念錯字、講錯歷史事實嗎”等等。
董宇輝獲得的是“傳播貢獻獎”,不是什麼作品,而是推廣文學,這對他來說或許也是恰如其分的。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學》首次來到董宇輝直播間,在4個小時內獲得上億次點贊,達成近百萬冊訂閱量。12月20日,《人民文學》再壹次來到董宇輝直播間,2小時吸引700萬觀眾,最高在線人數達27.8萬。
這些都足以證明他的傳播貢獻。過去幾年間,圖書帶貨成為壹種文化現象,可以想象的是,很多嚴肅的文學作品,正是在直播間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從這個角度看,授予“傳播貢獻獎”,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仔細想想倒也有趣,這次頒獎,也許很多人講不出具體的獲獎作品,倒對董宇輝獲獎這個新聞卻興趣拾足,這或許本身也在說明他的“傳播能力”——他雖然沒有文學作品,卻是制造文學話題的那個人。
董宇輝獲獎,與其說是對他本人有什麼意見,倒不如說是壹種長期審視文學的贰元思維:文學是純粹的,商業、流量則是壹種“雜質”。人們期待中(想象中)的文學,近乎壹種“真空存在”,保持對壹切的拒絕,何況是“網絡主播”,壹個在輿論場上常與“翻車”掛鉤的字眼。
但贰元對立並不太符合真實。董宇輝需要文學,他的出圈就是因為他的文化表達,為主播行業別開生面;文學顯然也需要商業,如今有多少文學書籍期待著能夠進入知名主播的直播間,有多少出版社自己也開啟了電商直播。
人們想象中的典雅、高冷,與俚俗、迎合,並不是那麼燦然分明的。真空環境或許理想,但又很難生存。
有調查數據顯示,如今我國人均每天閱讀紙質圖書35.69分鍾,而人均每天刷短視頻達到156分鍾。無法否認,今天人的信息攝入已經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哪怕人們依舊公開承認文學崇高、手機屏幕格調不高,但數字不會說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