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3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正在打造1支龐大的“機器人大軍”,成為對抗美中關稅戰的秘密武器。從大型汽車工廠到街邊小作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用AI驅動的機器人來取代人工,不只生產更快、品質更穩,還能壓低出口價格,抵御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新關稅壓力。中國政府推動自動化升級,砸錢蓋廠、升級設備、培養技術人才,甚至連人形機器人也開始在工廠“上工”,以重塑制造強國的新格局。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中國工廠正以驚人的速度實現“自動化”。在工程師和電工操作大量機器人之下,這些工廠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品質。因此,中國制造業能持續壓低出口產品的價格,讓中國在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戰中取得優勢。目前中國也面對來自歐盟還有包括巴西、印度、土耳其和泰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壁壘。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中國的工廠自動化程度已超越美國、德國及日本,在每萬名制造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上,僅次於韓國和新加坡。這波自動化浪潮由中國政府主導,並投入钜資推動。隨著機器人逐步取代人力,中國即使面對勞動力老化、工人不願再進入工廠,仍能在大規模生產領域保持主導地位。
新的國家級戰略產業
中國頂尖人形機器人制造商“雲慕智能制造”(Yunmu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創辦人兼執行長賀亮表示,中國打算把機器人產業發展成另1個“電動車產業”。他說:“對人形機器人的期望,是能像電動車產業壹樣,成為新的國家級戰略產業。”
如今,機器人不僅進駐汽車工廠,也逐漸進入中國遍布街頭巷尾的家庭式小工廠。在中國南部商業重鎮廣州,李先生的路邊鐵工廠雇有11名員工,專門切割及焊接金屬,來制造廉價烤箱和燒烤設備。他正准備向1家中國公司購買1台配備攝影機的機器手臂,價格約4萬美元。這款設備透過人工智慧(AI)觀察工人焊接烤箱側邊的方式,之後便能幾乎無需人力介入,自行模仿作業。
僅僅4年前,這種系統只能從國外機器人公司購得,售價高達14萬美元。李先生說:“以前我根本沒想過投資自動化。”他補充說:“人1天只能工作8小時,但機器可以連續工作24小時。”
大型企業對自動化投入更多
大型企業對自動化的投入更為驚人。在寧波,電動車制造商“極氪”(Zeekr)的1家大型工廠在4年前啟用時,只配備500具機器人,現在已有820具,還將繼續擴增機器人規模。
這些機器人會播放音樂來提醒人員注意,將鋁錠運送至自動電梯,再升至1座中國制、12米高的機器頂端加熱熔融,並鑄造成車體面板和其他部件。之後,更多的機器人推車(偶爾有人工駕駛的叉車)將這些部件送至倉庫。
接著,又有機器人將面板送到總裝線上,幾百個機械手臂分組作業,多達16支同時運作,將面板焊接成車體。這塊焊接區屬於“黑燈工廠”(dark factory),也就是可在無人且無須照明的狀態下運作,因為只有機器人在此工作。
雖然美國的汽車工廠也采用自動化,但大量設備來自中國。過去20年來,全球大部分新建的汽車裝配廠都在中國,而中國的自動化產業也因此蓬勃發展。中國企業也收購了多家海外高階機器人制造商,例如德國的庫卡(Kuka),也將大部分營運移至中國。大眾汽車(Volkswagen)去年在合肥啟用電動車工廠時,只用了1具德國制機器人,其餘1074具全都是上海制造。
“由上而下”發展機器人
不過,中國在工廠機器人方面的迅猛進展,是“由上而下”推動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自拾年前啟動,設定了10個要在全球具競爭力的產業,其中之壹就是機器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