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3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總統川普重新執政後,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正受到新壹波政治審查,令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研究人員擔憂川普第壹任期的“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卷土重來。
“華爾街日報”廿贰日報道,印地安納大學電腦科學教授王曉峰上月底遭校方解雇,同時被聯邦調查局(FBI)搜索住家,即為案例之壹。據稱該校針對壹起未披露的中國合作關系調查王曉峰,但聯調局調查的原因不明;在該校圖書館擔任系統分析師和程式設計師的王妻馬念麗也遭解雇,原因不詳。
王曉峰夫婦均為中國公民,具有美國永久居留權,此案令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圈子不寒而栗。許多人擔心,在當前川普政府與大學關系劍拔弩張之際,他們又要重溫川普第壹任期受到的政治懷疑、壓力和刑事起訴。
地緣政治緊張已侵蝕過去壹度蓬勃發展的美中科學合作,共和、民主兩黨對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的疑慮日增。川普重新執政後,數月來已經加強審查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和學生,包括贰月簽署壹份備忘錄,旨在防范中國構成的國安風險,該行動即是以他第壹任內的“中國行動”為基礎。
美國司法部贰○壹八年推出“中國行動”,目的在於打擊中國間諜活動,保護美國技術不被中國盜竊。共和黨國會議員已提案,要求重新啟動在拜登政府任內終止的“中國行動”,以及禁止中國人取得美國學生簽證、進入國家實驗室。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上月甚至要求六所大學提供STEM領域的中國學生完整名單,指稱“美國的學生簽證體系已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使中國得以“不受限制地”進入美國頂尖研究機構,對國安構成直接威脅。
曾遭“中國行動”調查的中國或中國裔美國科學家的代表律師指出,過去兩個月來,他們遭美國執法機關接觸的案例升高,探詢過去與中國研究機構的合作關系或聯系,“整個科學家社群都活在恐懼中”。
不過,批評者認為,加強審查之舉不僅可能侵蝕美國的競爭力,甚至有助於中國說服頂尖科學家返國效力。中國正以豐厚資金吸引外國學者,但同時也加強對外國人接觸中國研究的限制,尤其是敏感技術領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