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28 | 來源: 自由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反復無常沖擊,美股、美元、美債遭拋售,相當罕見,壹般情況下,當股市下跌時,資金會湧入美債等資產避險,這次卻沒有發生,表明市場信心動搖;不過,比起美債波動,美元走貶更令市場擔憂,高盛日前發布報告稱,美元被高估20%;至於美元霸主地位是否被減弱,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美國關稅政策及施壓盟友,可能成為改變強勢美元的因素。
《財新周刊》專題報導聚焦美債波動所傳達的訊號,文章指出,4月7日至11日,美股大跌的同時,被視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殖利率與價格呈反翻項變動)攀升56BP(1BP為0.01個百分點),壹度觸及4.53%,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3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上揚44BP,最高觸及4.97%,創1982年以來最大單周漲幅,這是比美股動蕩更重要的信號。
近期,川普連續炮轟Fed主席鮑爾、切斷高校的聯邦資源,揚言取消哈佛等大學基金會免稅政策等沖擊下,原本長期投資者的校產基金被迫開始拋售資產,沖擊市場信心,以至於21日美國再度出現股債匯叁殺,美元指數跌破98,創叁年新低。
報導指出,由於美債殖利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美元走勢也偏弱,金價在動蕩中續創新高,表明全球投資人對美國公債作為安全資產及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信心,有所動搖。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告訴財新,對於美債,壹直有“別無選擇”的論點,過去幾年,美國經濟基本面表現突出,美元指數處於歷史高點,近期出現回檔是正常現象。
羅奇不認為現在有任何證據表明,近期美債殖利率變化反映出投資人對美元資產的興趣,出現巨大變化,目前比較像是情緒轉變早期跡象,投資人認為川普政策可能推升通膨,長期資產收益率必須反映新現實。
文章稱,相較於美債波動,更令市場擔憂的是美元走向,截至4月24日,美債已出現2輪反彈,走出4月10日前後的低檔區,美元指數卻仍在4月21日創下的近叁年低價區徘徊,同期間,日圓及歐元走勢強勁。
在美元指數暴跌後,高盛避險基金業務負責人Tony Pasquariello 示警,在經濟明顯惡化下,美元被高估約20%。
強勢美元是過去全球化進程中“美國例外論”的結果,如今對等關稅似乎正在破壞強勢美元核心支柱,這也讓白宮官員相當警覺。美國財長貝森特23日在IMF/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舉行的壹場對話中稱,美國堅持強勢美元政策,由市場主導真正價值,並稱,“在我有生之年,美元仍是全球首要儲備貨幣”。
對於改變強勢美元的長期結構性因素是否開始發酵?羅奇認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但美國推行的關稅政策及施壓歐洲、加拿大等盟友,這些變量成了整體風險的重要部分。
英國央行前副行長沙菲克(Minouche Shafik)說,美元的角色今天看來可能被撼動,將看到使用其他貨幣進行支付、貿易貨幣多元化取得進展。不過,歐洲及中國等其他地區,並未發生令歐元、人民幣替代美元的根本性變化。
IMF前第壹副總裁列普斯基(John Lipsky)強調,這些變化不會在壹夜之間發生,創造有吸引力的替代貨幣是漫長的過程,需要作出重要制度決策。他期盼,為了全球經濟穩定,“我希望美國的政策在中長期能夠保住人們的信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