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4-29 | News by: 时代周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阿里巴巴(09988.HK)正式发布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AI大模型,成为第一个开源的混合推理模型。
4月29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相比DeepSeek-R1,千问3的参数量缩减了三分之二,但性能表现却全面超越R1及OpenAI-o1等主流模型。这是国内首款同时整合“快思考”和“慢思考”的混合推理模型,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和算力消耗。此次开源的Qwen3共包括8个不同尺寸的模型,全面适配PC、手机及车载系统等多场景应用,支持119种语言,极大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边界。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Qwen3历经7个月研发,内部称之为“一场封闭式推进”。而此次开源最大的意义,是将中国开源大模型的整体水平首次推向全球第一。
图源:图虫创意
就在Qwen3发布的同一个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身阿里云谷园区。他胸前挂着刚换的新工牌,上面印着花名“风清扬”,身上T恤印着“Alibaba Cloud 15th Anniversary”的字样,身边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
此次亮相,马云为了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而来。在现场演讲中,马云说:“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 AI 取代人类,而是让 AI 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按照过往经验,马云的现身往往是剧透与站台的信号。而2025年初至今,阿里已经连续释放出加码AI的信号: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AI与云计算基础设施;3月,To C入口新夸克升级为AI旗舰应用;4月,To B业务钉钉重回创始人时代。
这些碎片式动作拼在一起,指向一个明牌的战略:阿里,正在All in AI。
而阿里的战略变化,从来都不是孤立事件。它的每一次战略转向,几乎都踩在行业转折的拐点上,与技术浪潮同步发生。
1999年,阿里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建立B2B网上贸易市场,连接中国供应商与全球采购商。2003年,淘宝上线,中小商户自此“上网”;2007年,大淘宝战略落地,中国电商生态第一次被系统性重构;2013年,阿里提出All in 无线,将商业体系彻底搬上移动端。
现在,新的周期已经到来。电商、零售、流量平台的旧叙事正在被重构,“用户为先,AI驱动”成为全新的底层逻辑。这是一次方向性的重排,也是阿里主动撕下旧标签、投身AI洪流的起点。
为了这场转型,阿里已经铺陈了多年。新零售标签被撤下,高鑫、银泰相继退场,“1+6+N”变革出台,十八罗汉重返一线。在重构与试错中,阿里经历了动荡与阵痛,也付出了失速的代价,但它正试图以更清晰的战略主线归来。
在全球都在重新评估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际,阿里也在被重新定义。它曾是一个电商平台,一家流量公司,一家讲新零售故事的生态整合体。现在,它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关键词:AI。
过去25年,阿里深刻参与并塑造了中国商业的技术路径与组织逻辑。如今,AI时代大幕已启,3800亿将如何重构这家互联网巨头公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