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1 | 来源: Letsight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最炸裂的英剧《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用四集篇幅撕开了“取消文化”的荒诞真相。
剧中,国宝级主播道格拉斯因私人场合的玩笑被全网围剿,搭档玛德琳的“反杀”让观众直呼过瘾——但这不仅是屏幕里的黑色幽默,更是一面照向现实的镜子。
而现实中的“取消战争”,早已从职场蔓延至家庭。
最近闺蜜向我哭诉:美国常青藤布朗大学归来的女儿,在毕业典礼上因裙子长度被父母建议,竟怒吼“别PUA我”,并以“取消父母”相胁。
曾经的掌上明珠,如今成了举着“自由平等”标枪的战士,将父母的关心视为“霸权控制”,甚至将家庭微信群变成“言论自由审查现场”。
“你们开空调是破坏臭氧层,我去加勒比海是碳中和旅行!”
“说黑人朋友不合适?这是种族歧视!我要在Ins上曝光你们!”
“巴以问题站队错误?你们已被移出我的社交圈!”
这场亲情对峙,像极了剧中玛德琳对道格拉斯的复仇:弱势者以“政治正确”为武器,将代际冲突升级为道德审判。
闺蜜的女儿就读的布朗大学,恰是近年“取消文化”的暴风眼。
2024年,该校因校园内巴以立场争议,被迫接受联邦政府审查,最终以“全员反偏见培训”换取5.1亿美元拨款。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留学生,早已被训练成“观点警察”。
图源:《道格拉斯被取消了》剧照
正如《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编剧莫法特所言:“现代人离社会性死亡,只差一次截屏。”当孩子将美式校园的“绝对正确”逻辑搬回家,中国父母瞬间沦为“需要被改造的落后样本”。
美国教育强调个体独立,但过度强调就容易让孩子把父母当成对立面,认为父母的传统观念是束缚。
这其实给所有送孩子留学的家庭敲响警钟。跨文化交流是好事,但也不能让孩子在外国文化里迷失自我,彻底否定父母和本土文化。
父母也得反思,不能只当 “资源提供者”,要主动了解孩子成长环境,引导他们平衡不同文化。
什么是美国流行的 “取消文化”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也称指控文化(Call-out culture),是当代网络时代中,某个社群对某个人或某个节目的言行进行抵制,进而将其驱逐出所处社交圈或专业领域,从而使其失去原有平台支持、无法继续存在的行为。
当一些人发现某人的言论或某个节目的内容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时,便会主动发起举报,并通过舆论声讨等方式,将其从所属的社交圈或专业圈“踢出局”,令其最终被“取消”(cancelled),即遭到抵制和孤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