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2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
距离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震惊世界的关税政策,已过去一个月。全球的政府、企业、消费者,都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但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悬在头顶:中美何时开始谈判?还有哪些品类能被豁免?90天暂缓期后,对等关税还会回来吗?
这些问题经常在新闻头条上回荡,但对于中国的出口商而言,这些问题事关重大:短期而言,手头这批货能不能、该不该发走;中期而言,后端生产是先停一下还是加大力度;长期而言,要考虑去第三国做转口,还是回头深耕国内市场。
对于很多出口商而言,这是他们20年外贸生涯中,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过的困难,有人淡定表示“生意总是要做的,此处不做,到别处做”,也有人忧虑喟叹正经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最大的挑战不是关税本身,而是美国政策“三天一变”,这让任何积极的应对变得“可笑而无用”。
“关税战一个月,我们的咨询量暴涨10倍以上,以前还需要自己找客户,现在主动上门的都谈不完”,“Atlas Ways”的大中华区负责人李昀(Elaine Li)向BBC中文介绍,该公司主要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目前服务数十家大中小型企业出海东南亚、中东等地,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科技、医疗等行业。
咨询量提升,意味着“解放日”关税的凶猛来袭,让不少中国企业加快出海的步伐和布局;但李昀表示,由于政策变化太快,很多企业还处在“做足准备,静观其变”的状态,
包括李昀在内,BBC中文还采访了中国出口企业服务商、咨询公司和专家,还原过去一个月出口商们的心态和选择。
美国市场,究竟重不重要?
通过数据和采访,总结而言答案为一句话:美国市场对中国依然极为重要,但没以前重要,趋势是正在变得更不重要。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美国对中国出口商而言太重要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达到4400亿美元,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这还并未囊括通过香港、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地进行转口的巨大贸易量。
另一个数据可能更能说明,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体量,两国贸易总量在11.5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贸易总量的近四成,而且两国高度互补,一个是最大生产国,一个是最大消费国。
“在中国出口版图中,美国还在核心位置,但这几年份额下降了一些。”出口服务商GenPark的创始人兼CEO庞国强(Chris Pang)向BBC中文表示,其服务的数百家出口导向的中小品牌中,大部分卖家仍以美国为主要市场,但已主动开辟欧洲、东南亚等多元渠道,以应对不确定性。
中国政府并未公开表示要刻意削弱对美贸易依赖,而是强调市场多元化战略:除了稳住中美经贸基本盘外,也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国家等新兴市场。从贸易额上看,尽管美国占比最高,但东盟等地区增速更快,贸易结构正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庞国强认为,总体上企业的调整方向也在配合政府战略。
在这个趋势下,中国在舆论上也试图降低美国的重要性,比如在官方语境中把东盟列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非美国,尽管东盟并不是像欧盟一样的单一关税区。
再者,近期官媒《人民日报》也发文称,“天塌不下来”。因为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对美出口下降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颠覆性影响。而且“我们已与美国打了8年贸易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