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5-08 | News by: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中国媒体每日人物文章:今年,外企裁员仿佛按下加速键,几乎每月都有新消息传来。四月,PayPal(美国在线支付服务商)被传出将撤出中国,裁员比例高达80%。
把时间线再往前拉。去年八月,老牌互联网巨头IBM宣布关闭中国研发部门,超过1000名员工面临离职,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来到今年三月初,故事迎来终局。IBM中国投资公司正式关停,这次震荡再次波及到北京、上海、大连等地1800多名员工的去留。
在21世纪初,入职像IBM这样的大型外企公司,意味着优渥的待遇,体面稳定的职场环境和潜力无限的未来,也代表了很多人对于一份工作的最高想象。时过境迁,当裁员潮下的外企人被迫走出“舒适圈”,才发现世界早就变了。
李莉就是其中之一。来自农村的她,一路考到北京的研究生,2011年毕业后,直接进入了IBM工作,一待就是13年。在那里,她遇见了自己的爱人,前后生了两个小孩。直到去年,成为裁员名单上的一员。对李莉来说,IBM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她的人生。当然,她也完整地见证了IBM这艘巨轮从黄金时代到逐渐沉船的过程。
以下是李莉的讲述:
生存的边缘
离开IBM半年后,再聊到它,我发现除了工作的部分,还有很多对青春的怀念。
我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了IBM的研发中心,一工作就是13年,直到被裁。这13年里,我在IBM遇到了爱人,前后生了两个小孩。我有意识地自我观察,发现其实IBM一直在塑造着我,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已经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种塑造很难说清楚。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人自然就会被改变。或许,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又入职了一家外企,这本身就能说明一些影响吧。
2024年10月30日是李莉在IBM的最后一天。图 / @虎虎生威-本人 视频截图
其实,当时知道要裁员后,我是不想再去外企的。IBM从1984年就进入中国了,是一家老牌企业。如今,连IBM都开始裁员并撤出中国,这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个信号:可能很难再找到一家稳定且待遇好的外企了。
而且,本身外企的工作机会就在减少,正式离职前,我面试的大多都是民企和国企。其实,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比如可能加班很多,或者要更讲究人情。可真到面试的时候,还是会有出乎意料的时刻。我记得在面试一家国企的时候,领导坐在办公室的沙发里问问题,中途还点起一支烟,没聊多久,还有员工开门进来帮我们倒茶水。细究起来,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就感觉和我之前参加过的面试不太一样。
这些细碎的时刻让我逐渐意识到:本土企业和外企,文化底色是不同的。我抱着求稳的心态,原本打算入职一家国企,可后来,突然又接到了另一家外企的offer。理智告诉我,国企更适合现在的我,作为一个快40岁的二胎妈妈,虽然在国企很难再有上升空间,但至少是个“铁饭碗”。但当一个外企offer摆在面前时,我心里的天平明显倾斜了——外企的职场的年龄焦虑没有那么严重,努努力没准还有上升空间,我想着“要不再冲一把”。最终又回到了外企里。-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