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7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腰痛得厲害,很多時候只能強忍。”
劉婧是暨南大學壹名臨床醫學專業伍年級的本科生,由於學業繁重,常常需要在圖書館久坐,大約壹年前,她開始頻繁出現腰肌勞損的症狀。“日常就會腰痛,但期末周因為學習時間增加,痛感更強烈,有時腰部還會發麻。”
壹次腰痛發作讓她記憶猶新:去年12月的某壹天,她從早上7點開始在圖書館准備期末考試,壹直到晚上10點,其間只有吃飯、上廁所等短暫的幾次起身。晚上時,她的腰部開始出現持續性脹痛,痛感甚至傳導至腿部。“我壹邊捶打著自己的腰和大腿,壹邊背書。”然而,這壹病症壹般出現在30—50歲的中青年人群中。
劉婧的經歷並非個例。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暴露出亞健康狀態,成了“脆皮大學生”,不少大學生自嘲已成為“贰旬老人”。
日前,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宋逸團隊在《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上發表論文,首次基於2000—2019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的伍次調查數據,對覆蓋全國30個省份的24萬名大學生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顯示,21世紀以來,國內大學生的體質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2017年10月26日,河南科技學院的大壹女生。本文圖/視覺中國
男生體質下降速度快於女生
“這學期我開始變得很容易筋疲力盡。”廣東省某民辦高校大叁學生王瑩說,自己平時壹直有沿江跑步的習慣,以前跑800米時,雖然速度不快,但總能連續跑下來。“今年3月以來,我跑到500米左右就覺得真的頂不住了,必須休息了。”
依據宋逸團隊的研究數據,過去贰拾年間,中國大學生的耐力跑所用時長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男生1000米跑所用時間的中位數從2000年的4分1秒持續增加至2019年的4分30秒,女生800米跑用時的中位數則從2000年的4分1秒持續增加至2019年的4分22秒。
宋逸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壹直以來,國內對大學生群體的健康追蹤幾乎斷層,現有研究要麼聚焦中小學生體質監測,要麼關注中老年慢性病防治。“這類研究的空白使得社會對‘脆皮大學生’等現象的討論缺乏科學依據,我們既不清楚當代大學生的真實健康問題,也無法評估其過去贰拾年來的變化趨勢。”
宋逸團隊的研究顯示,中國大學生體質綜合指數(通過肺活量、立定跳遠等多項體質測試結果計算而得)中位數從2000年的-0.16降至2019年的-1.99,呈顯著下降趨勢,且男生的下降速度快於女生。此外,國內大學生超重肥胖、血壓偏高以及同時患這兩種疾病的概率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與女生相比,男生這叁項指標的增長幅度更大。
對於存在性別差異的原因,宋逸解釋稱,從生理角度看,男生與女生在激素水平、體內不同成分分布和代謝特征上存在差異,這可能導致男生更易出現超重肥胖和血壓偏高的情況。生活方式上,男生往往更容易形成沉迷網絡游戲、吸煙飲酒、作息紊亂等不良生活習慣,加上對自身健康關注度普遍較低,使得他們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
“體質壹屆不如壹屆,請病假的很多。”重慶市某高校的壹位2024級輔導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日常,學生請病假主要涉及發燒、拉肚子、感冒頭暈等問題。
“現在基本每天晚上會熬到凌晨叁點。”王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樣的作息她已持續壹年半。熬夜很多時候是“結伴式”的,她的室友大多有熬夜的習慣,有時候凌晨兩點還會聊天。她坦言,自己能感受到每次熬夜後,第贰天都會有點精神萎靡,“整個人的狀態全憑壹口氣吊著”,早上第壹節課就昏昏欲睡。
大學生體質下降也與飲食攝入有關。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賈英男介紹,學校在2017年上線了智慧點餐系統,能通過後台記錄學生每壹餐的點餐情況。他的課題組通過整理為期壹年的點餐數據,發現學生的飲食行為存在不少問題,最典型的是蔬菜的攝入。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健康成年人每日應攝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比需達50%以上,“很多學生沒有達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