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29 | 來源: RFI 華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南非土地改革爭議:歷史傷痕與地緣博弈 https://t.co/toMwQ7E7OJ via @RFI_Cn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時,當眾用錯誤視頻和圖片指控南非搞針對白人的種族滅絕,引發國際輿論嘩然。—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May 29, 2025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時,當眾用錯誤視頻和圖片指控南非搞針對白人的種族滅絕,引發國際輿論嘩然。
南非安全研究所司法與暴力預防項目負責人加雷斯·紐漢姆在接受法國觀點周刊采訪時,否認南非存在針對白人的種族滅絕,指美國總統涉嫌操縱和傳播虛假信息。紐漢姆指出,數據顯示,白人在南非遭遇暴力犯罪或謀殺的風險遠低於其他種族群體。所謂“白人種族滅絕”完全不符合事實。南非白人平均財富水平、土地占有量及生活質量顯著高於黑人群體。事實上,來自其他非洲國家的外籍人士比任何本地族群更易成為犯罪目標。2023年全南非農場凶殺案為49起,受害者包括黑人農場工人。同年全國謀殺案總數達27621起,約80%受害者是貧困、失業的黑人青年男性。全國50%的謀殺案集中發生在12%的警區,這些高犯罪率區域多為黑人聚居的貧民區。約95%的農場襲擊案件動機為搶劫。
南非媒體將此次美國南非首腦白宮會晤視為特朗普為鞏固保守派基本盤精心設計的“媒體陷阱”,旨在將美國極右翼長期炒作的“南非白人受迫害”議題重新推向國際視野。要知道,特朗普口中的“南非白人”並非指所有在南非生活的白人,而是指向壹個特定的群體,他們並非英語母語的英國殖民者後裔,而是拾柒拾八世紀南非早期殖民者荷蘭人的後裔,他們當中有少量逃離法國天主教宗教迫害的胡格諾教派的宗教難民。這個群體不講英語,而是講南非化的荷蘭語即阿非利卡語,因此他們又被稱為阿非利卡人。這個族群早期被稱為布爾人,
即農民的意思,因為他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並控制著南非絕大部分農場和土地。正在南非進行的土地改革和今年壹月通過的備受爭議的新《土地征收法》主要與阿非利卡人有關,這也是此次白宮鬧劇的真實背景。
讓我們先來回顧壹下歷史:1899年至1902年,南非發生了壹場白人殖民者之間的戰爭,即第贰次英布戰爭,戰爭起因是新殖民者英國人在南非發現大量金礦,英國資本迅速控制采礦業並與當地的布爾人即阿非利卡農場主發生土地糾紛。英布戰爭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雙方簽署了壹項和平條約,以確保阿非利卡人的社會利益。1910年5月,南非聯邦正式成立。它標志著兩個白人社群的統壹,並幾乎立即通過了第壹批歧視性法律,其中包括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將全國93%的土地劃歸白人(當時僅占人口的20%),黑人被限制在7%的“保留地”。1936年推出的《土著信托與土地法》進壹步剝奪黑人土地所有權。1949年,種族隔離政權上台,並於1950年通過了壹系列法律,以確保種族純潔性和人口的物理隔離。同年,壹項法律根據膚色規定了南非人的居住地理區域。這項法律剝奪了非洲人、混血兒和印度人的土地,以造福白人。從1950年起,如果你是非洲人,並且居住在當局認為的白人聚居區,你就會被迫搬遷。推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核心群體是阿非利卡人。在整個種族隔離政權執政期間,南非通過了叁部重要法律:1950年的《地理區域劃分法》;1951年的農村歧視性立法法,進壹步限制了非洲人在保留地以外維持獨立農業生存的能力;1954年《原住民法案》出台,禁止非洲人居住在被視為白人聚居區的市中心。上世紀六柒拾年代,作為種族隔離制度的壹部分,南非成立了拾個班圖斯坦,作為黑人的指定聚聚區,南非黑人從此失去了國籍。非白人不再享有自由遷徙的權利,出行需要通行證。
1994年種族隔離制度垮台後,南非開啟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進程,首先通過了壹項法律,要求歸還1913年6月19號後被剝奪財產的人們的土地權。該法律還規定對前班圖斯坦進行土地保有權改革,並進行土地再分配,允許在公共補貼的支持下征用土地。此時,南非白人農場主仍控制全國87%的耕地。但這項法律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南非土改目標是將30%的農地轉移給黑人農民,但目前只完成了不到10%。因此,當新《土地征收法案》今年生效時,南非國內爭議的焦點是批評土地轉移進展緩慢,執行過程充滿腐敗,土改基金被挪用等。但專家表示,自1994年開啟土改以來,南非從未強制沒收任何農場土地。新法雖提供法律框架,但設有多重限制條件,主要針對荒置土地。現行政策仍遵循自願買賣原則,政府收購價格通常不低於市場價。
南非農業部長托科·迪迪扎坦言:“我們既要糾正歷史錯誤,又要保障糧食安全。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