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1 | 來源: 鳳凰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俄羅斯 | 字體: 小 中 大
普京的手掌還殘留著武契奇的溫度,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的刀子已經捅進塞爾維亞的後背。
伍月初,武契奇頂住歐盟領空封鎖與政治威脅,繞道阿塞拜疆輾轉抵達莫斯科。紅場之上,普京緊握他的手關切道:“你到這裡還好嗎?” 短短幾周後,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卻突然發布聲明,痛斥塞爾維亞軍工企業“背刺俄羅斯”,通過第叁國向烏克蘭輸送數拾萬枚火箭炮彈和上百萬發輕武器彈藥。
諷刺的是,這份“興師問罪”的檄文發布時,塞爾維亞剛與俄羅斯續簽天然氣協議,國內近80%民眾仍反對制裁俄羅斯。而同樣的劇本,去年早已上演過壹次——當英國《金融時報》曝光塞爾維亞兩年間通過軍售賺取8億歐元時,俄副外長格魯什科立刻飛往貝爾格萊德“問罪”,總統普京和外長拉夫羅夫卻避而不見。
壹、雙標現場:俄羅斯的柿子專揀軟的捏
同樣的“罪名”,換壹個國家就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印度被曝向烏克蘭輸送炮彈超壹年,克裡姆林宮低調默認;土耳其直接軍援烏克蘭TB-2無人機,俄羅斯僅輕飄飄壹句“希望土方理解俄方立場”。唯獨對塞爾維亞,俄羅斯高舉道德大棒,甚至搬出“斯拉夫兄弟情”施壓:“歷史上俄羅斯幫塞爾維亞反抗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問題上支持你們,你們卻忘恩負義!”
武契奇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防守:
- “我們只和美國、西班牙簽合同,彈藥最終去哪不歸我管!”——光明正大承認軍售是經濟剛需,塞爾維亞軍工養活著2萬國民;
- “若證據確鑿,我立刻終止合同!”——面對最新指控,他再度承諾自查。
這種“商業而非政治”的切割,讓俄羅斯的憤怒像壹拳打在棉花上。
贰、武契奇的鋼絲繩:700萬人的生存游戲
對人口僅700萬的塞爾維亞,俄羅斯的“兄弟情”既是護身符也是枷鎖。
武契奇早已亮明立場:“我不親俄也不親美,我只親塞爾維亞。”為平衡東西方,他走鋼索多年:
- 壹邊拒絕制裁俄羅斯,承受歐盟“入盟談判可能崩盤”的威脅;
- 壹邊花27億歐元向法國買“陣風”戰機,被馬克龍盛贊“戰略轉向歐洲”。
當西方媒體炒作“塞爾維亞秘密援烏武器”,俄羅斯外交部要求“澄清”時,塞國防部直接攤牌:“自沖突以來,沒向俄烏出口過壹枚炮彈!” 但私底下,武契奇向《金融時報》坦白實情:“武器可能通過第叁方進入烏克蘭。”——這種務實求生欲,讓“兄弟”贰字顯得蒼白。
叁、老大哥的玻璃心:不跪拜就是背叛
俄羅斯的怒火,本質是武契奇不夠“聽話”。
當塞爾維亞宣布考慮加入金磚峰會,普京親自兩度發出邀請;可當武契奇轉頭與馬克龍談笑風生後,立刻改口“要去紐約見14國領導人”,放了普京鴿子。更讓莫斯科惱火的是,塞爾維亞竟敢公開追求“入歐盟”——盡管歐盟以科索沃問題刁難多年,武契奇仍堅持“歐洲唯壹不制裁俄羅斯國家”的身份,換取戰略喘息空間。
俄羅斯要的不是盟友,而是附庸。當印度能把俄油價格壓到“不打折就拒買”,土耳其能騎臉軍援烏克蘭時,唯有塞爾維亞被架在“斯拉夫兄弟”的火上烤。因為克裡姆林宮清楚:印度有地緣籌碼,土耳其有海峽要道,而塞爾維亞——不過是巴爾幹半島上壹個歐盟候選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